王屋山下,黄河岸边,陶山村一座乡村酒吧,掩映在灌木丛中,格外显眼。
这座乡村酒吧是在《陶山村整体规划设计》指导下,由废弃石窑改造而成的。不久的将来,陶山村还会有更多的废弃石窑、矿坑被改造成书屋、酒坊、餐厅、民宿等。
济源示范区下冶镇陶山村北依王屋山,南临黄河,植被繁茂、沟壑纵横,发展乡村旅游条件得天独厚。
早在2018年陶山村就试水乡村旅游了,“那会儿属于大水漫灌跟风发展,没啥思路。”陶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召唤说。
当年陶山村的乡村游,虽然赚了不少人气,但暴露的问题也不少。游客来了,车没地方停,饭没地方吃,就连厕所都不好找。
基础设施跟不上,乡村游没法游!怎么办?
“挖山砍树开宾馆、饭店?”
“村里本来就多林地、沟地,南部相当一部分区域又在黄河生态保护红线以内,可不敢随意上项目,搞开发。”
“那也不能守着这么好的资源‘挨穷’啊!”
……
正当村“两委”班子为村子的发展犯愁时,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为村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总书记说,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咱们就照总书记说的干。”9月10日,刘召唤点开手机里收藏的链接对大家念道。
“就是!就拿咱村这么多废旧石窑来说,要是能改造出特色,说不定能吸引大批游客呢!”村党支部书记陶建平接过刘召唤的话茬儿。
山里人朴实且倔强,认准的事情就死磕到底。组织村民外出考察学习,请专家过来实地指导,聘专业团队设计规划。今年6月,《陶山村整体规划设计》制成了。它整合了全村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为陶山村高质量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作了精细规划。
一张蓝图绘到底。陶山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特色定位为“红、黄、绿”三色:
红色,代表革命基因。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是陈赓、谢富治兵团渡河作战的地方。在沟地上建设红色教育基地,讲好革命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黄色,代表农耕文明。山高土薄石头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陶山村人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品质,新时期要充分挖掘动人的黄河故事。
绿色,代表发展理念。陶山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将废弃石窑改造成民宿、酒吧、书屋、咖啡厅,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漫步在陶山村南部的黄河生态廊道上,俯瞰黄河三峡,大河滔滔,风光旖旎。在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的背景下,陶山村正在大笔描绘乡村旅游发展的“陶三彩”。
采访手记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在文旅融合、乡村旅游遍地开花的当下,找准定位,精心规划,才能画出动人的乡村旅游“工笔画”。
《陶山村整体规划设计》不仅对石窑改造作了具体指导,还涉及观光农业的发展。如今,陶山村已经完成了“牛郎地”系列农产品商标注册,以三产带动一产,发展特色农业,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动力和韧性,让乡村旅游的内涵更加丰富。
乡村名片
陶山村,区域面积8平方公里,紧临小浪底风景区、黄河三峡风景区,被黄河三峡(龙凤峡、八里峡、孤山峡)呈U形紧裹,是俯瞰黄河三峡全貌最佳处。村内现有闲置石窑300余孔,为发展民俗经济和乡村旅游奠定了良好基础。(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胡舒彤 成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