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生有家风传承,传到他身上,他时刻不忘,在工作中和家庭中处处以家风对照,受益良多。
白先生的爷爷曾经是国民党某部警卫团长,为人正直,嫉恶如仇,也因此身边围了一圈好兄弟。有一次,他们部队抓获了二十多个解放军战士,他爷爷早就对共产党有好感,担心这些人会凶多吉少,就设计把人给放走了。
事情败露,上司要治他的罪以正军法,他的一帮子弟兄们起了关键作用,纷纷上书为他求情,上司饶他不死但活罪难饶,几十军棍打得人卧床多日。
解放后,他爷爷因当年的义举而没有受到冲击,这也是积福有报。白先生深受爷爷的真传,为人做事首先考虑他人利益,设身处地的秉公办事。虽然年纪不大,在当地粮食系统已经做到董事长助理,因一直以廉洁规范自己,也在单位树立了威信。
白先生常对女儿讲家风,他的家风是: 宽厚聚德,勤俭持家,成员和睦,做事专攻。女儿不太理解,他就以家里环境讲解,从父女情深到父母恩爱解释家风的意义。他还有个想法,把自己的家风找书家写好,裱起来挂在客厅,让家人时时刻刻看得见,时时刻刻记心里,成为做人的标准。
把家风挂在家中,白先生还真是有创意,对社会家庭都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古今大贤之所以家脉绵绵不绝,家风起了很大作用。曾国藩认为权利和财富不可能永远存续,而家风却能做到,他制定的家风就是:友、孝、读、俭,掌握这四个根本,家族定然不会败落。
白先生的家风治家,在当今还真有典型意义,这不禁让人想起一个问题: 你有家风吗?
究竟怎么立家风,家风起的作用是什么?还真值得研究讨论一下。
家风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好的家风都来自言传身教。自己孝顺父母,儿女将来也会感同身受,依样画瓢。环境造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什么样的环境出什么样的人,孩子在一个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将来将来多半能有所成就。
唐朝贤相魏征的家风(或称家训)为: “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北宋诗人林逋的家风: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清代教育家朱柏庐的家风: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女士说:“伯父要求我们要和全国老百姓一样过简朴日子。”
这些名人伟人的家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要求家庭成员做到孝道、低调、清廉、守法、自立、诚信。
家风的精髓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风对每个人的影响都不容忽视,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品德力量而恒久存在。
有家风的实属幸运,先祖定下做人原则,不走样照着执行,能发扬光大者更佳,做父母的更要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为后人做出榜样。
无家风的则可从自身开始,从当下开始,为子孙后人尝试立家风、树家训,时不我待,这是造福后代的头等大事,一个家族或因之而创一代新风,立百代基业。
一句“我们有家风”,说出来掷地有声,在公众面前能为出言者形象加分多多。当然,前提是本人要行得端、立得正,对得起自家的家风。
家风是我们民族悠久的良好传统,发扬好家风、传播好家风、树立好家风是每一个家庭都必须要深思的课题。
好家风也是一个家族的根基和魂魄,是为后人留下的无比宝贵的财富,绝非物质财富所能比拟,更非可有可无,而是必须严肃对待,谨慎思索的百年育人大计。
抓住了家风的传承,一个家族就如同有了启航的大帆。
国风亦然。(作者:孙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