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蜜蜜包耀记——老开封记事

时间:2021-07-12 15:14:19 阅读: 来源:

 

 

 

文/胡振华

 

老开封人,很少有不知道包耀记的,虽然它只是爿糕点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门走亲戚能带上两包包耀记的点心,是很有面子的。

 

我是五六岁时听说包耀记这个名字的。那是一年的中秋节,父亲带回来一包月饼,说是包耀记的,姥姥便说,买那么贵的东西干什么。我和哥哥可不管这些,见父亲将一个月饼切成了四块,便一人拿了一块吃起来。啊,真是太好吃了,又香又甜,与我们原来吃过的点心味道就是不一样!仔细看看,月饼馅儿里有青红丝、有青果(就是糖渍的橄榄)、有大块(我认为的“大”)的冰糖、有小块的橘饼、有西瓜子仁核桃仁……总之,里边的东西因为被包裹在了月饼焦黄酥香的皮中,吃起来便是一种月饼的味道。

 

记得我还将其中的冰糖抠出来,留着以后慢慢品味。从那以后,便时不时地听到这三个字:包耀记。我特别喜欢吃包耀记的南糖。现在的孩子可能听都没听说过,糖还分南北?

我们家是只有过年过节才会买一包南糖的。三十晚上,全家人坐在一起包饺子吃南糖,真的很美。

 

南糖的种类特别多,有酥糖、皮糖、花生粘、芝麻粘……花生粘芝麻粘和现在的差不多,但皮糖就不一样了。软软的糖里边,裹上花生青红丝,让你的味蕾和舌尖都得到最大的满足和快感。许多年吃不到正宗的南糖了。去年,我们小区的一家私人烘焙店推出了一款新品,叫雪花酥,当时觉得很好吃味道有点似曾相识,但也没有多想,今天写到这里才恍然:原来是南糖的味道,是那种花生皮糖的味道!

 

八九岁时,我们家搬到了中山路,因为离得近,一次妈妈到包耀记买点心,便带了我一起去。

 

包耀记就坐落在南书店街上。从我们家出来,走过一条叫寺后街的东西路,就看到它的金字匾额了。第一感觉它的门脸不是很宽,也就是比一般的门稍宽那么一点。门脸上刻有寿星寿桃、绣球龙凤等浮雕,小孩子自然不会关心这些,只想早点进里边买东西。门前有七八级台阶,上了台阶,便进到店里了。

 

啊,里边显然比外边看着大气:店铺大门朝西,所以南北东三个方向便都放着半人高的玻璃柜台,里边的点心琳琅满目,我都不知道该看什么了。母亲显然也看看这也想买那也想买,因为哪种点心看起来都那么漂亮有吸引力:广式、苏式、云片糕玉带糕绿豆糕,带馅儿的不带馅儿……虽然心里盼着母亲多买些,再多买些,最后,母亲不过还是买了几个我们平时喜欢吃的酥皮点心了事,让我遗憾不已。

母亲挑点心时,我就看店员们忙碌。他们真是一会儿都闲不住,因为来买点心的人络绎不绝。伙计们的手脚真够麻利的。点心称好后,放到一张米黄色的方方正正的纸上摆好,然后三下五除二包成了一个棱角分明的梯形,然后从柜台下拿出一张红红的纸方,用一根从柜台上方拉下来细细的纸绳捆好,一包包耀记家的点心就算完成了它的全部程序。只看这外观,就是名店水平。那红纸方上是一些图案,中间三个大字“包耀记”。要说这可没什么技术含量,如果仿制应该没一点问题,但从未听说过有店铺假冒包耀记的点心。

 

我曾问过母亲:这么好吃的点心,伙计们要偷吃怎么办?因为在一个小孩子心中,那可是一个挡不住的诱惑。记得母亲是这么说的:所有点心铺的老板,都有一个秘诀:伙计刚来时,让他随便吃刚做好的热点心,那可是又油又腻,于是伙计们以后见到点心就恶心,就绝对不会偷吃了。这个说法也有可能。前几年我去欧洲旅游,每天早上都是各种甜食加上牛奶和火腿,吃到第七八天,我一进餐厅,闻到那甜腻的味道就恶心,情愿在房间里泡碗方便面吃几根榨菜,也不去餐厅吃饭了。不但如此,从那以后,便对面包蛋糕有了反感,到现在也不怎么吃。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言了。后来眼界开阔了才知道可能并非如此。最起码,包耀记不是如此。

据说包耀记对他的员工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对学徒既严格管理,也从多方面予以关心。当时,包耀记员工的工资水平在同行业中属于一流,除管吃外,还发烟、酒、茶,包理发洗澡。过年时每人还发相当于三四个月工资的红包。所以,包耀记的员工积极性高,忠诚度高。因为和别人说在包耀记上班,是很有优越感的啊。

 

包耀记创建于清同治年间,距今已有150年左右的历史。创始人包耀庭,祖籍南京。包耀庭擅长书画又懂金石,落脚南书店街的酱醋胡同,挂起“包耀记大玩店”的招牌,挑担叫卖,以此发家后遂于南书店街东购买了房产。先是叫“包耀记绸缎庄”,后更名“包耀记南货店”。1934年,其后人包俊生采纳老雇员建议,进行并购扩张,接收了已经倒闭的郑州稻香村糕点作坊的全部设备和人马,在包耀记增设了细作车间,开始生产各种南味糕点。由于糕点掌案们技艺精湛、用料考究、掌握火候适中,所制作的点心“入口甜而不腻,酥松软绵爽口,色香味形俱佳”,因而很快打开销路,占领了市场,受到了古城人的追捧。

 

传说,每逢月饼上市季节,店门未开,门外就已排起了长队。就是不买,站在那里看看,也觉得蛮有情趣。到了八月十五这天十二点,不管月饼有无剩余,都不再卖了,这在包耀记已相沿成习。

 

现在已经找不到包耀记点心店的踪影了,那美味的精致、香味儿和那曾经的兴盛,便只留在开封人的记忆中了。据说包耀记的建筑还留在那里,留在岁月的沧桑里。

 

现在,我们倡导工匠精神,我想,当年的包氏家族应该算是具有这种精神的。没有敬业专注坚毅创新,就不会有包耀记的辉煌。能在历史上留下一笔,是包耀记的荣耀,也是开封人的骄傲。

 

扫码关注

Copyright ©2019-2020 Powered by © 河南社区网

主管主办单位:河南省敬老助老总会                      

协办单位:河南社区网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省老龄产业协会                 

技术支持:河南中原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河南得益律师事务所律师 段颖杰

豫ICP备20022765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