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复肆虐,巾帼不让须眉。在商都路办事处有这样一位巾帼先锋,她逆流勇上,夜以继日,坚守岗位,用柔弱的肩膀筑起社区疫情防控的坚强防线——她就是商都路办事处海马公园社区党建指导员穆德春。
打造防疫新亮点,她是运筹帷幄的“指挥员”。
今年,全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穆德春结合小区居民楼院多、人员流动大、管控难度高的特点,带着社区工作人员打造了新的防疫亮点。她调研了小区居民的意见建议,在海马公园小区一期东门设置了卡口试点,对小区卡口的硬件设施进行了全面优化,设立了“一台、四区、四通道”,实现了出入、人车、双码三分离的群众需求,解决了社区卡口扫码验码落实不到位、人员易聚集扎堆的问题。
不仅如此,三月份以来,她还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对210余家重点场所、百余名重点人员进行“地毯式”排查;她指挥社区设置核酸点位8个,累计完成15轮、约8万人次的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她身先士卒,配合转运专班,将50名密接、次密接人员安全转运处置到位;她每天为居家隔离人员上门提供“六个一”服务,随时安抚社区群众紧张的情绪……这一系列的工作,穆德春运筹帷幄、有条不紊、准确无误。社区群众都亲切地称她是“女中豪杰”“最美指挥官”。
发挥带头作用,她是群策群力的“组织员”。
面对社区防疫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的现状,穆德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第一时间在社区业主微信群、党支部微信群内亮党员身份、做先锋表率,发布招募志愿者的信息。她把招募来的30名社区党员群众志愿者和公共单位、非公企业志愿者组织起来、凝聚起来,组建了8支防疫先锋队。先锋队成立伊始,便立即在她的带领下行动起来,深摸细查不遗漏,积极配合不推诿,深入群众不退缩。大家每天早上六点半就上岗到位,穿上红马甲、戴上红袖章,配合社区工作人员为群众进行全员核酸检测,让党旗在核酸采样点位上高高飘扬。
在其他工作时间,这位“铁娘子”更是顾不上休息,在小区周边进行防疫宣传或排查,发现不熟悉的陌生人,及时进行排查登记,对没有佩戴口罩的居民,及时进行劝导。在静态管控期间,穆德春还组织发动青年团员、物业单位、楼栋长、居民志愿者广泛开展“爱我家园、足不出户”志愿行动,对长时间在外逗留或聚集扎堆、休闲娱乐的群众进行劝导,引导其尽快返回家中,消除可能存在的传播风险。正是看到她风风火火、忙里忙外、一刻不歇的身影,社区也形成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群策群力的浓厚氛围。
年轻有作为,她是善于思考的“记录员”
这段时间,穆德春逐渐养成了一个小习惯:随身带着日记本,记录社区每天疫情防控的大事小记。晚上,按时按质完成任务后,她给自己增加一道“附加题”,思考基层防疫的好办法、好点子,把最新的防疫政策、其他单位的防疫做法、检查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做一次系统的整理和总结。早上她总是第一个到社区,为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在点名会上,她常说:“每一户、每一个人都不能疏忽,我们的一点疏忽,都可能产生群众不能承受的后果”“大家作为社区的守门人,只有冲锋在前,群众心里才踏实”。
在海马公园小区卡口标准化建设完成后,“海马”经验在其他各个楼院复制推广。但她并没有因此骄傲,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卡口值守上。她的日记本上记录了发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卡口也跟着改进提升,更加规范和标准。特别是政策咨询台上那个“红色小喇叭”全天候进行广播,播报最新疫情动态和群众疫情期间注意事项,将宣传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做到群众心里去,让社区居民都能够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出门。
带病坚守岗位,她是阵地在我就在的“火线员”。
疫情防控是个细致活,如果漏掉哪一个环节,就有可能会给社区防疫带来隐患。三月份以来,穆德春始终坚守在海马公园社区的第一线、最前沿,连续68天加班加点,昼夜轮转、日夜奔波在社区的各个角落。由于她“早六晚十”“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节奏,导致过度操心劳累,身体抵抗力下降,她的身体发出了警报。但她克服了种种不适,仍然坚守着,当社区干部劝她回家休息的时候,她说:“我没事,吃点药就好了,我能挺住。如果我倒下了,谁来守护咱们的社区,谁来守护咱们社区可爱的群众们?”话还没有说完,她便继续为医务人员协调医疗物资,解决卡点出现的突发状况,她所到之处井然有序、让人放心。
一忙就是一天,她的嗓子哑了,她的脚肿了,但她没有因此停留休息片刻,看到其他社区工作人员有所松懈或困顿迷茫的时候,她总是勉励大家:“这里是我们的阵地,守护好身后的社区群众,才是我们战斗到底的意义。挺过这段时间,加油,奥利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