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走网路、少走马路”的互联网民生服务理念指导下,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丰富多彩的互联网应用,让广大厦门市民享受到了信息化带来的智慧新生活——
国庆假期,厦门市民王欣然从境外的一家电商平台网购了一只手表,以往报关缴税需要到海关报关大厅专门跑一趟,而现在,依托厦门海关推出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在收到“需进行海关申报”的提示信息后,她通过微信进入“进出境邮件申报平台”,在线填写了报关单据,随后通过微信支付方式缴纳了税款,全程仅耗时3分钟,方便快捷地享受到了自贸区服务带来的新福利。
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智慧海关只是厦门市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近两年来,在“多走网路、少走马路”的互联网民生服务理念指导下,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丰富多彩的互联网应用,让广大厦门市民享受到了信息化带来的智慧新生活。
智慧医疗重建服务体系
“i厦门”是厦门市“互联网+”民生服务“一站式”在线办事服务平台,于2014年初开始筹建,优先从百姓最关注的医疗、教育、社保、交通、政务等方面,整合提升信息惠民资源,目前已整合了200多项惠民服务。市民只需一次实名注册,即可在政府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惠民服务中畅行无忧,目前实名认证用户数已超过115万个。
看病难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挂号难更是广受诟病。但在厦门各大医院,基本看不到排长队等候挂号、诊疗、化验、检查等现象。这是因为厦门市依托各大医院统一的预约挂号平台,各个环节全部实行预约,且时间精确到分钟。厦门眼科中心董事长苏庆灿告诉《经济日报》记者,该医院建设了“并联式”挂号系统,通过信息化整合门诊、挂号、问诊、检查、化验等环节,最大程度缩短患者等待时间,确保在两小时内完成所有检查,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医。
在“互联网+”战略引导下,厦门市医疗云建设也取得阶段性成效,健康大数据应用也取得实质性进展。云计算平台实现了卫生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硬件资源的集约化管理,不仅减少了重复建设,还有效提升了医疗信息服务能力,目前已完成91个医疗机构的云平台迁移。
信息化建设提升城市功能
在智慧交通方面,厦门市根据不同时段的不同交通状况对红绿灯实施联网联控,互联网应用让马路更畅通。此外,还建设了交通事故视频远程定责定损平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率先创新机制,联合保监部门、保险行业,运用高清视频技术,快速准确固定交通事故证据。
目前,通过远程定损,平均一起事故处理时间只要6分钟,一年下来节约了1.5万个现场警力的投放,更是大大减少了由于事故引起的交通拥堵时间。
在智慧教育方面,厦门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积分入学在线申请系统,方便了外来务工人员家长办理积分入学,并通过远程同步互动教学系统,率先实现了“海峡两岸同上一堂课”的梦想。
厦门市政府副秘书长梁峰表示,市民之所以能够享受到智慧城市的种种便利,主要在于厦门市的信息化建设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将其放在长期推动厦门城市转型、社会治理模式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大格局下来考虑,将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基础大环境作为整体目标,在国家战略指引下统筹整个厦门各项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以此为指引,厦门市提出了深化三网融合、壮大信息消费的发展思路,即“三通一兴”——网络通、资源通、服务通、产业兴。
基础设施共享数据资源开放
为实现网络通,厦门市大力推动电信、移动、广电、联通4大网络运营商实现主干道共管,实现通信铁塔统建共享,建设宽带大数据、共同绘制宽带地图等。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三同一专”的试点工作,实现了小区网络的同机房、同通道、同网端和专业维护运营,有效降低了综合运营成本,在全国率先让用户可以足不出户自主选择服务商,不更换设备、不更换线路。
6月底,厦门信息化馆免费开放,市民可详细了解厦门市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方面的信息化成果。其中,厦门宽带地图是一大亮点,不仅能看到厦门市的宽带基础网络情况,还有信息惠民和信息消费大数据等应用模块。
为实现资源通,厦门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市政府数据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如今,厦门市民只需在“i厦门”平台实名注册后,其在公安、社保、税务、卫生、工商等部门的各类证明即可主动推送到其页面。
梁峰介绍,厦门市已经形成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平板显示产业链及配套产业、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产业链及配套产业四大产业板块,同时也打造了以厦门市信息化馆为统领、全市30家信息消费体验店协同的覆盖厦门的“一馆多店”实体推广和体验体系。厦门市深化三网融合、壮大信息消费,就是要构建“以业助用,以用兴业”的生态体系,促进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消费的可持续发展,让广大市民享受更多的信息化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