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修脚、维修家具、疏通管道……这半年,石景山区春晖颐养老院上到管理人员,下到护工都成了样样精通的多面手,管理人员透过屏幕观察老人身体的细节,实现了线上评估,而且从下月开始,还要根据每位老年人的口味,推出“私人订制”的老年餐……越来越细的服务,让老人找到了“在家”的感觉,他们说,在这里的每一天,过得很幸福。
安心——搬来老家具把养老院变成家
“住在春晖颐养老院5年了,我没有感到过孤单,因为这里就是我的家。”今年89岁的高文哲老人说,在疫情期间,她总是打电话叮嘱亲人:不用担心。
走进高文哲老人的房间,20平方米的小屋收拾得干净明亮。书柜、衣柜靠在窗户两侧,旁边是一张书桌,床头柜上还摆放着一台缝纫机。记者注意到,房间内布置的都是榫卯结构的老家具。一问才知道,这些家具是老人从家里搬过来的,是她用了几十年的老物件。
“就是要把养老院的房间布置得和在家时一样,我把这想法和养老院一说,他们真的同意了。”高文哲老人说,她每天在屋里练练书法,用缝纫机做点儿鞋垫儿、缝缝补补的,感觉特踏实。
“‘家’的环境没有变,还多了不少无微不至照顾我的人,而且都是‘全能’的。”提起养老院的护工,高文哲连连地赞叹。
高文哲告诉记者:“给老人修脚、理发,保养旧家具,甚至疏通卫生间的下水管,从护理、维修、清洁……在这最缺少各种专业人员的半年里,护工把活儿全都包了,细心的服务让人住得特安心。”
用心——偷学了手艺耐心守护老人
服务上细微的变化不仅让老人们体会到了护工的用心,也让家属们感同身受。
9月初,武先生终于走进养老院,这是他半年多来首次面对面探视母亲。起初,他还担心,这么长时间没见,会不会影响老人的心情。可他来到活动室,看到老人们开心地打麻将时,他悬着的心也放下了。
“护工给一位老人修完轮椅后,回到办公室拿着修脚工具,又去给另一位老人修脚。泡脚、按摩,清理护理,别说他们还真专业。这么全面耐心的照料,我们家属能不放心吗?”临走时,武先生感慨地说。
“这些手艺都是‘逼’出来的。”听到家属的赞扬,春晖颐养老院护理班长梁江峰会心地笑着说。
梁江峰介绍,“以前,像修脚这类的专业活儿,都是专业人员定期来养老院上门服务。可年初,养老院实行了封闭管理,一个多月下来,看到老人们脚上的脚垫和指甲长得又厚又长,走路越来越艰难,我们心里挺难受的。也是巧了,我手里正好有一套修脚的工具,而且一年多来,也跟专业人员偷学了一些手艺。”
从这时起,梁江峰更忙了,边照顾老人边学习。拿不准的地方,他就用自己的脚试。脚上划出了口子,就贴上创可贴,忍着疼接着练习。直到用刀的深浅、轻重拿捏得准了,才准备去给老人们服务。
练习了三天后,梁江峰拿着工具,坐到了91岁的丁大爷身前。当给老人泡好脚,拿起修脚刀时他犹豫了。
看着梁江峰有些发抖的手,丁大爷说,“梁子,下刀吧,大爷不怕。”
“大爷,我第一次修,如果疼了您就言语。”梁江峰说。
用了一个多小时,梁江峰才修好丁大爷的脚。这时,他紧张得后背全湿透了。
“嗯,挺舒服,不错嘛!以后,我这脚就交给你了。”老人穿上鞋袜,下地踩了踩对梁江峰说。
听到老人的肯定,梁江峰心里有了底。
从此,越来越多的老人脚病被修好了,走路稳当多了。
春晖颐养老院院长丁玉萍说:“随着养老院的封闭,来自院外的服务全部叫停了,但老人的需求可不能打一点折扣。没办法,我们的护工只能现学各种技能,好在他们都很用心,不仅学会了,服务的效果也不比专业的差。”
细心——一帧帧地回放视频进行评估
上月底,82岁的刘奶奶经过半年的等待、两次评估后,终于搬进了春晖颐养老院。为何半年内要做两次评估,多麻烦呀!开始家属并不理解养老院的做法。
“这关系到老人入院后该如何安排照料,必须细心。”副院长张文华说。
张文华介绍,第一次给刘奶奶评估是在春节前,当时只能通过微信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并通过老人的家属拍摄了两段视频,了解到老人能与人正常沟通,也能正常地走路。由此,养老院划定老人具备完全自理能力。可就在这时,正赶上养老院封闭管理,刘奶奶未能如期入住。直到上个月终于等到了解封,她的女儿第一时间联系了养老院。张文华马上提出:时隔半年了,老人入院前要重新评估。
一听要重新评估,老人的女儿不理解。张文华耐心地解释,高龄老人的身体一两个月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再次评估才能更精准地了解老人身体情况,进而制定准确的护理方案。
当张文华再次通过视频,观察老人行走时,已发现她已双腿行动迟缓,有些步履蹒跚了。
“老人的机能果然是退化了,应定为半自理能力。”听到张文华的解释,家属完全认可了院方的做法。
张文华告诉记者:“特殊时期,原本是面对面的评估转到了线上,我们就要更加细心的评估。老人的一举一动不能单凭家属介绍,我一定要看到视频。有时,一段一两分钟的视频,我们几个人反复地看,甚至细到一帧一帧地回放,直到看清楚为止。这可是决定着老人入院后的生活质量,来不得一点儿马虎。”
“芹菜炒得是挺脆,可我咬不烂,能不能多炒一会儿,要不就换个软一点儿的菜。”
“早点稀的都是粥,太单调了,煮个汤吧!再说,我血糖高,不能总吃主食。”
“每周能炒两个甜口儿的菜吗?加点儿味道更好。”
半个月来,每次查房时都能听到老人们对膳食的诉求。菜品、口感、口味,什么问题都有,甚至点出了他们想吃的菜。拿着小本子的后勤主管魏芳芳都一一记录下来。
“养老院每周的伙食不一样,会根据当季的蔬菜和营养配比进行改变。但是我们没想到老人提出的要求会这么多,这么细,索性统计一下每位老人的饮食习惯,推出‘私人订制’的老年餐,让他们住在这里感觉更温馨。”魏芳芳说。
这两天,正在制作调查问卷的魏芳芳介绍,下个月,养老院就要推出“私人订制”的老年餐了,菜品和餐标的根据就来自这次问卷,所以问卷要送到每一位老人手上。她计划依据问卷设计出一份特殊的菜单,再去征求老人们的意见,等他们满意了,就做出样菜供老人试吃。这样,“私人订制”的菜单很快就会出炉了。
“这项工作虽然繁琐,但是我们愿意去做,就是为了老人找到‘在家’的感觉,生活得更舒适。”魏芳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