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住一个小区,街坊邻里却不曾相识。社区工作者入户经常遭遇“人难逢门难进”的困境,社区工作想发力却找不到抓手,怎么破?
虽怀一片好心,社区服务总一厢情愿。公益活动难免遭遇自娱自乐无人捧场的尴尬,社区提供服务与居民现实需求不匹配,怎么办?
时下,社区服务也亟须改革。
这不,随着梧州市长洲区丰业社区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的推广应用,“心门难开、需求难找”等让当地社区工作者感到头疼的问题正迎刃而解,居民也真正享受到社区服务改革所带来的甜头。
在线“双报到”
需求服务精准对接
丰业社区现有居民4178户,1.3万多人,辖区具有驻地行政机关多、花园小区多等特点。如何在这类小区中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把握居民需求,精准对接服务,重建邻里情是摆在社区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去年底,在开展“千个支部万名党员进社区双报到”活动中,梧州市政府办报到党员通过整合驻地单位的技术资源,搭建起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将“双报到”搬到了网上。
线上发布,线下对接。服务更便捷,也更精准。家住板厂宿舍的黄洁兰关注了社区的微信公众号,在“梦想集结”的板块中写下自己的家庭情况及“微心愿”:本人不幸罹患胸腺瘤和心包积液,家境困难,一直想帮上小学五年级的大女儿买一台点读机。获此消息后,丰业社区报到党员、市长朱学庆很快认领这条微心愿,不仅为黄洁兰的女儿送去学习用品助她圆梦,还联系到她的主治医生游俊,免费为她检查身体,建立长期结对帮扶关系。
就这样,报到单位和在职党员在平台上亮身份、显特长、说承诺、真报到。“这也算是为民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吧,多数居民需要什么服务,我们就应该提供相应的内容。”丰业社区党委书记蒙佳说。
搭建“服务超市”
多样需求尽在“指尖”
其实,微信公众号早已不是什么新鲜名词,但是把它用到社区服务中,特别是根据社区特色建立一套服务居民的全微信网络,丰业社区走在了前列。
丰业社区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反复研究居民需求,将新闻资讯、便民查询、家政服务、网上政务、休闲娱乐等搬上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搭建起“社区服务超市”。“现在习惯了睡前逛逛平台,在本地新闻里边看看发生在身边的事,方便多了。”社区居民李超说。
“社区居民需求是平台栏目设置和内容选择的主要依据。”丰业社区党委第一书记吴情操说。一方面,服务超市入驻项目先做加法再做减法,上线初期尽可能多地将服务项目放上平台,运行以后定期根据后台点击率等数据分析居民喜好,凡是点击率低关注度低的,下决心从平台上撤下来,以群众喜不喜欢、满不满意为唯一标准不断优化平台内容。
另一方面,在顶层设计上就考虑到社区实际和居民需求,超过80%的平台信息来源于精挑细选的优质外部链接,内容质量高,更新快,不需要花费太多人力物力财力去维护,也不刻意追求内容原创,只在意把最好最快居民最关心的信息整合呈现给用户。目前,该平台推送的信息有大约1/3的单条点击率超过用户数的50%,发送的社区通知点击率超过80%。
拆去“无形围墙”
智慧生活深入“心尖”
这是一个有求必应、集中破难题的平台。以往,社区的通知和公告都贴在小区的宣传栏,居民阅读受时空所限。如今居民只需关注丰业社区微信公众服务平台,不仅可以第一时间获得社区推送的通知公告,还可以随时随地浏览本地新闻、查询便民信息,甚至互动留言、预约办事。
家住黄金公司宿舍的邓汉超老人的儿子通过平台上的“网上政务”,得知对于行动不方便的老人可以预约办事,于是打电话到社区,希望能为其父亲预约办理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的业务。考虑到老人年纪大,行动不方便,社区安排了网格员利用晚上入户“错时”工作,携带申请表上门为老人办理了高龄补贴申请手续。“你们的服务很周到,很贴心。为你们的微信服务平台点个赞。”邓老竖起了大拇指。
针对社区服务存在的“挂在嘴上”“贴在墙上”“到不了居民手上”的末梢堵塞问题,微信平台设置了枫叶论坛、二手市场等板块。“这样的设置,就是要打破心理壁垒,拆去‘无形围墙’,让我们的党员走实、走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把惠民便民为民真正落实到末梢神经。”吴情操说,丰业社区微信公众服务平台自今年1月份上线以来,已为社区居民完成100多个微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