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在蜀山区三里庵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通过大屏幕实时查看辖区内独居老人活动轨迹。红外监护系统传回的信息显示,94岁的孔凡江老人凌晨前都在卧室,凌晨1时至7时均在客厅,“老人下半夜喜欢在客厅睡小床。”工作人员说。早上8时,老人去了厕所,然后来到大门前,8时后处于外出状态。工作人员介绍说,“除了睡觉时间,若有显示在其他地方如厨房、卫生间等处静止超过3个小时,系统就会报警。”
蜀山区三里庵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通过大屏查看老人状况。
三里庵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的这一幕,正在合肥越来越多的社区实现。《合肥市“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提出,要“以数字化转型城市建设为契机,推动建设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培育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当前,合肥正以智慧养老示范试点创建工作为抓手,加快推进智慧养老服务落地,不断拓展智慧养老服务领域,着力推动“互联网+智慧养老”产业发展。
目前,合肥已初步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人工智能为辅助的现代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实现“互联网+”养老服务信息化全领域全覆盖。
智慧养老给老人“全天候”照护
2019年,蜀山区对辖区内的老人居家服务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其中,为7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安装了“智爱护”系统。“这是一套智慧物联居家养老照护解决方案,利用红外感应监护,没有视频,既保护了老人的隐私,又能监护到老人的行动轨迹。”该中心负责人介绍。该街道在首批18位高龄独居老人家里安装了该系统。
安装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先了解老人的生活习惯,在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大门等处安装红外传感器,信息可传回养老服务中心平台。平台上有时间表,可显示老人在卧室、厨房等处的活动时间。“除在卧室睡觉时间外,其他时间,在任何地方静止不动超过3个小时,系统就会报警。”该负责人说。此外,该中心还会根据老人的生活习惯设置系统,如孔凡江凌晨后喜欢在客厅睡觉,设置后他在客厅超过3个小时,系统会显示红色引起关注,但不会报警。
“子女平时都不在家,我一个人居住他们总不放心。现在有了这些‘高科技’设备,社区可以随时观察我的状况,孩子放心了,我也安心了。”孔凡江说。
近年来,合肥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积极推动智慧养老服务在居家、社区、机构、医养等领域落地。2020年全市完成500户老年人家庭智慧化改造工程,为每个家庭配备了智能腕表、智能床垫、远程呼叫、陪护机器人等穿戴和智能终端设备。
安徽乐庭健康养老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部分智慧养老产品。
2020年,合肥成功入选第四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名单,目前拥有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示范企业6家、示范街道9个,入围国家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推广目录、服务推广目录各5个。2021年,合肥市民政局申报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成功入选养老领域名单,专家评分位列第三。
智慧养老服务飞速发展
2019年起,合肥经开区开始实施“智慧居家养老”公益创投项目。该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公司,为居民提供智能化家政、助医、助餐等服务。负责该项目的安徽乐庭健康养老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搭建了“乐庭智慧养老系统平台”,形成了完整的智慧管理闭环。通过系统平台,以及不同角色的不同权限,可即时掌握老人的健康信息、服务信息、状态信息、需求信息、兴趣爱好等,可完整地将用户、产品、平台、服务实现连接,促进养老管理科学化和服务精准化。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通过大数据实现各种资源的精准送达外,平台还能完成养老补贴的审批、发放和结算功能。
安徽乐庭健康养老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设在合肥经开区的“乐庭智慧养老系统平台”。
近年来,合肥市依托养老服务综合平台,不断推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电子化结算、远程安防管理、紧急救援、智能化居家养老点单下单等智慧化服务系统改造。随着智慧养老服务的逐步推开,合肥市养老服务产业迎来发展高潮。
合肥市还将智慧养老服务纳入现代服务业、智慧经济、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布局和政策体系中,统筹推进。目前,全市智慧养老服务机构、企业达到30家,并与家政、餐饮、旅游、文体、康养等产业互通互联。推动新业态下的智慧养老服务区块链、产业链不断形成和集聚,初步形成以科大讯飞、华米科技、三联机器人、八千里科技、晶奇科技、盛东科技等从事智慧养老服务穿戴设备、辅具、人工智能产品、智慧服务信息系统等研发、生产、销售等为一体的智慧养老企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