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49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7%左右。老年人更关心健康管理、财富管理、知识更新,他们追求在长寿时代拥有丰富而有活力的退休生活方式。与此同时,这些新需求给不法分子打着“养老+理财”“养老返利”的幌子骗取老人钱财以可乘之机。
常见的养老理财被“套路”的方式有不少,今天帮大家梳理一下。首先是“请君入瓮”型骗局。这类涉嫌犯罪的养老理财骗局以“送礼―套近―推销”三步走,即以赠送鸡蛋油米等礼品为诱饵,吸引老年人参加活动或讲座;一对一陪老人聊天,对老人的生活起居关怀备至,博取好感;利用前期建立的信任,虚构“项目”保本保息或低风险高回报,诱骗老人投资。
最典型的是“以房养老”陷阱。“以房养老”本是一桩好事,但一些商家利用老年人贪图便宜以及对相关政策掌握不够的短板炮制出各类陷阱。有的“以房养老”项目实则是套着以房养老外壳的违规房屋抵押借贷,落脚点不在养老,而在骗取房地产所有权;有的以房养老机构并不具备相关金融牌照,以高额返利为诱饵,骗取老年人的信任;还有的因资金链断裂,“以房养老”项目延期兑付,导致老年人的房屋面临被拍卖等情况。凡此种种,反映着市场乱象,亟须完善市场监管,提高消费者防范意识,维护“以房养老”类金融产品市场秩序。
其次是“养老+”型骗局。与传统单纯吸引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的方式不同,“养老+理财”型犯罪团伙通常引诱老人投资健康股份、消费众筹、养老储值、旅游养老等项目,谎称项目既能“保本养老”又能“理财返利”,骗取钱财。
在养老理财骗局中,骗子们往往围绕“养老养生”概念对投资项目进行精心设计和包装,推出诸如投资养老院、老年电动车代步、饮用水、养老度假山庄、康复治疗等项目,并通过宣讲会、推介会、实地考察等方式骗取老年人信任。
再次,部分专业持牌的金融机构涉嫌“打擦边球”,哄骗老人购买“本不属于他们”的理财产品。时下,少数专业持牌金融机构人员为了冲业绩、增规模、得奖金,不惜违反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将高风险投资产品卖给老年投资者,由此带来投资风险。
如部分保险机构、私募基金机构的管理人员,在商业银行支行网点门口推销保险和私募基金产品,诱导老年人误将其他机构的推销人员当作银行柜台经理,误将保险和私募基金产品当作银行理财产品,亏损后去找银行“索赔”而得不到回应。
要根治这些养老理财的“套路”问题,一方面要强化宣传引导。向大众尤其是中老年人普及金融常识,宣讲不法分子的惯用手法,增强中老年人对养老理财产品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引导其理性投资;完善养老制度,加快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养老服务体系,扩大养老保障供给,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另一方面要严惩犯罪分子。加大对以养老为幌子进行非法集资犯罪的司法打击力度,同时加大追赃力度,做好稳控工作。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金融理财产品监管力度,既要保障正规金融行业发展,巩固合法金融企业开展“以房养老”业务的信心,又要对不法企业实施依法从严打击,还市场以清朗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