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破新骗局,中老年女性需要更多关怀

时间:2020-10-22 17:23:48 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10月13日,“假靳东”一词登上微博热搜。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一名六旬女士刷短视频时疯狂迷恋上了演员靳东,并声称两人已通过短视频互表心意,对方还承诺会给她几十万元买房。10月13日,靳东工作室发表声明称靳东从未在任何短视频平台开设账号,“靳东”系列账号均非本人。这位女士向采访她的媒体记者表示,为了追求偶像,她花费了不少钱,这个代表着“靳东”的账号每次直播卖货她都会关注。

  实际上,在短视频平台上不只能刷到“假靳东”,还能刷到“假蔡国庆”甚至“假马云”等各种冒充明星、名人的账号。经常上网的人很容易看出,他们发布的短视频都是将明星、名人出演的影视剧片段或者参加公开活动拍摄的视频、图片拿来,用粗糙的剪辑和配音制作后发布在一些短视频平台,用来骗取粉丝点赞、关注,诱导粉丝买东西。乍一看这样的新闻,似乎是个令人啼笑皆非的“追星故事”,是利用互联网上的新生事物专坑中老年女性的骗局,但我们也不得不停下来反思,为什么在互联网达人看来格外拙劣的骗局,这些中老年女性没有识破?

  从有关新闻报道和网友们讲述自己长辈的亲身经历来看,这些沉迷其中的中老年女性大多来自农村地区。也许有人会说,现在农村并不存在信息闭塞的问题,连小孩子玩手机都那么熟练,谁还不会用手机上个网了?拿笔者身边的朋友父母来举例,当年轻人已经在直播平台买买买的时候,他们刚学会了怎么发微信,和子女视频通话,还停留在能接听却不会发起通话的阶段。从目前来看,中老年人特别是中老年女性,对短视频平台之类的新鲜事物的反应,可能慢了不止一个半拍。

  这样的“慢了拍子”,与她们所处的环境有关。她们通常文化程度不高,要么忙农活、忙打工,要么忙着家务。她们所处的家庭,往往也很难在情感上给到她们足够的尊重、重视。情感上认可的缺失,从骗子不算高明的“甜言蜜语”中竟然可以找补回来,如果没有看清真相的能力,就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经过记者调查,这些在短视频平台上出现的冒用名人形象的账号,背后实则潜藏着一条通过冒用名人形象在平台养号、买卖账号的产业链。骗子们用这样的账号吸引粉丝,售卖三无产品,甚至还有直接加微信骗对方给自己转钱的。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当然是各类平台的应尽之责,但帮助这些“慢了拍子”的中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女性远离骗局,还可以有更多作为。

  在乡村,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组织中老年女性开展文体活动,促使她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例子。各类送科技、送文化下乡的公益活动,也都特别受欢迎。那么,在教这些中老年女性学习技能致富、丰富她们的物质生活,教唱歌跳舞帮她们锻炼身体、远离麻将和纸牌的时候,我们的公益活动也可以再与时俱进一点,给她们更多的关怀。比如给她们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她们更快地适应和融入信息社会。哪怕只是一个教用智能手机的课堂,教一教如何辨识网络信息、利用网络资源,也可以让她们在打开信息世界“窗户”的时候不那么被动。

扫码关注

Copyright ©2019-2020 Powered by © 河南社区网

主管主办单位:河南省敬老助老总会                      

协办单位:河南社区网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省老龄产业协会                 

技术支持:河南中原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河南得益律师事务所律师 段颖杰

豫ICP备20022765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