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养老难”困局 广州各区试水养老新概念

时间:2016-04-05 11:09:52 阅读: 来源:新快报

  去年,广州公办养老床位轮候机制试行1年之际,养老床位利用和营运难题引起关注:白云区、花都区、增城区等较边远区域,养老院空出床位无人愿入住;而市区的养老机构空床位总数均为零,但多数机构的轮候人数过百。为了解决“养老难”困局,广州市近年来推出养老新概念——“虚拟养老院”、“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医养结合”等。对此,新快报记者走访了各区的养老机构发现,根据养老新概念创办的养老机构中,多数仍处于起步阶段,接受服务的老人不多,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有九旬老人表示,入住医养结合的养老院,“非常愉快”;也有老人表示,高端的社区嵌入式养老院价格有点贵。

  一个平台远程“指挥”养老服务运作

  广州市越秀区是一个典型的人口老龄化城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8%。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仅靠个人和家庭的力量以及“人盯人”的方式已经难以做好退休老人的管理服务工作。在谈到“养老”问题时,首先要关注的就是越秀区。而在这方面,该区的方略也颇为新颖。越秀区人社局副局长罗冬英介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该区建设“虚拟养老院”,可提供“小事不出门,大事有人帮”助老服务。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2012年,越秀区开始探索建立符合该区实际情况的智慧信息助老服务平台,将实体养老和虚拟养老相结合。罗冬英介绍,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引进GPS卫星定位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建立起一个GPS智慧信息助老服务平台,采用契约化、市场化运作模式,将平台的具体运营交由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服务机构负责,政府依约支付服务费用——这就是虚拟养老院。

  该平台搭建在西华路活动场地,是指挥整个服务运作的“指挥部”,设6个至8个远程服务坐席,由专业的话务员24小时接听服务对象发来的求助电话。为入网老人配备带GPS定位芯片的手机,手机每3分钟自动向平台传送一次位置信息,服务系统可查询老人的历史行动轨迹和当前行动轨迹,当老人发生意外走失或突发紧急事故时,按住手机背面的SOS键,直接连接服务前台,话务员可第一时间确定老人位置,充分保障老人的出行安全。

  GPS智慧信息助老服务平台除提供紧急救援服务外,还提供各类助老生活服务,老人有服务需求时,可拨打平台服务电话,话务员接收到需求信息后,搜寻系统内合适的服务单位,启动转介服务,给加盟单位派发工单,并在10分钟内通过短信或语音给老人反馈服务信息,工单完成后,系统还会在一个工作日内对老人进行满意度回访,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估。

  公房民营建全市首家嵌入式养老院

  推出的社区嵌入式养老院也是可圈可点,其中,作为企业与政府合作共建的“东湖新村幸福社区养老配套”,越秀区开办了广州市首家社区嵌入式养老院。该养老院于2014年开始营业,目前有48张床位,已经住满。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这家养老院所在的楼房原是社区医院,除了2楼,物业归广州市卫计委所有。此前,社区医院扩张搬迁,在越秀区白云街道的帮助下,企业以比较低的租金运营“公房民营项目”,其特色为依托社区资源,服务社区,提供整合式的机构、社区及居家养老服务。

  目前,该养老院中10%的床位优先收住越秀区白云街的“三无”孤老人员;70%是原来住在附近的长者,平均年龄超过80岁;除了提供机构养老服务外,该养老院还对80多位居家长者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番禺区

  养老院楼下就是康复医院 很方便

  除了创新养老模式外,广州市一些区的养老院还对公办养老院进行改扩建和更新改造,实行“医养结合”。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2010年至2015年,广州市、番禺区两级政府投入资金1.3亿元,对公办养老院进行改扩建和更新改造,其中位于番禺市桥的番禺区社会福利院,新大楼何添大楼于2015年11月落成,新增床位800多张,预计今年上半年启用。

  新快报记者在该福利院看到,院内有5栋供老人居住的楼房,按照老年人不同的服务需求,分为自理区、护理区、脑退化症和临终关怀区,接收自理、护理、脑退化症和临终关怀老人入住。

  在自理区,各楼层有娱乐大厅、电视机、卡拉OK、图书、麻将桌等老人休闲娱乐设施。92岁的庾老师告诉新快报记者,她已经在这里住了两年多了。“我在这里排第四,(入住老人中)有一位95岁,另一位94岁,还有一位92岁但是月份比我大。”

  庾老师说,在这里和同龄人一起生活“非常愉快”,卫生、饭食都不用自己操心,生活很有规律。到了周末,子女就来接她出去喝茶,还经常有学生来探望她。而且,医院就在福利院内,非常方便。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番禺区社会福利院的何添大楼于2015年11月落成,1楼至4楼是康复医院门诊部和病房,5楼至7楼则是养老床位,共有200多个,预计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白云区

  将尝试开展失独家庭医疗养老项目

  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在白云区也有“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不过,它与院舍养老模式的番禺区社会福利院不同,它采用的是居家养老模式。

  由白云区同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办的同和街居家养老服务部,成立于2011年6月,主要向该街辖内需要服务的老人提供低偿微利的家政、饮食、日间照料、娱乐、保健、康复、医疗和档案信息等服务,以及全托、护理等深层次养老服务。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该服务部位于同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楼的6层至7层,面积约1700平方米,包含社区星光老人之家,有专职护理人员4名、专职助老员2名、医生1名、康复技师1名、护士4名。目前,该服务部的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有38人,长期全托老人有51人,其中全托服务于5年前开设,至今已服务200多人次。

  白云区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办的居家养老服务部,将医疗服务和居家养老相结合,对老人而言是一种最理想的选择。下一步,同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以居家养老服务部为依托,按照项目要求,将失独老人作为特殊人群给予照顾。该负责人认为,随着社会老龄化步伐越走越快,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合二为一的医养结合新模式,无疑为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新的启发。

  建议

  “嵌入”有困难 家庭病床更易推广

  广东省政府参事、新快报广州区域发展与公共事务研究院专家顾问王则楚表示,嵌入式社区养老院虽然概念很好,但是面临选址问题,目前来说的确难以解决。另外一方面,广州也有小区发生过养老院进驻后遭居民投诉的事件。“居民对于养老院产生的医疗垃圾有可能比较难接受。”王则楚告诉新快报记者。

  他认为,在目前的条件下,社区设置家庭病床供老人进行居家养老的模式更易推行。因为社区医院本来就是社区的基本配置,政府只需要对此进行投资,就可以提供老人居家照顾和初级医疗服务。

  社区养老“兜底” 发展居家养老

  “实际上,广州市各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有条件的)社区养老院、日托中心、街道居家养老服务部、星光老人之家等养老机构和专项服务,相互之间是割裂的,没有沟通,造成了资源浪费。”广州市海珠区某社工机构负责人何先生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广州市的养老机构或专项服务中有政府补贴的居家养老服务,街道请家政人员上门为老人搞卫生、买菜做饭等,服务人数从数十人到100人不等,但这种服务对于基数更大的长者群体仍属“杯水车薪”。

  他说,虽然一些街道有日托中心,但是远远不能满足长者的养老需求。“因为高龄、行动不方便、身体不好,以及传统观念等原因,老年人需求最迫切的是‘居家养老’。目前在这方面的服务还做得远远不够”。

  何先生表示,老人在家碰到的问题和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很多,并非没有能力购买服务,而是缺乏正确引导和专业服务。“需要有专人或机构链接各种社会资源,为居家老人提供专业服务。”他建议,政府应将街道、社区的各种养老机构和服务进行统筹优化,在社区养老“兜底”的同时,以发展居家养老为主,发动社区力量和链接社会资源,满足更多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

  天河南沙计划建设区级养老院

  不仅老城区面临“养老难”问题,广州市一些年轻人较多的城区也开始为此着手准备。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广州市年龄结构比较年轻的天河区,目前计划建成区第一、第二养老院两个公办养老机构,其中天河区第一养老院去年年初已经开始招标。该养老院位于天河区大观中路以东、广深高速公路以南区域。项目总用地面积约30734平方米,主要以收养“三无”老人和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失智等困难老人为主,可以满足老人生活照料、保健康复、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方面的需求。

  此外,天河区第二老人院计划选址于天河区凤凰街渔北路以北,建筑面积38327平方米。相关规划图还显示,该老人院建设工程范围包括7栋6层高的康复楼,规划建设1000个养老床位。

  南沙区也有区级养老院的建设计划,4月1日上午,与南沙区人社局合署办公的区民政局,举行揭牌仪式。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南沙区将建成拥有400张床位的区养老院,配合之前已建成的9个镇街日间托老服务中心、128个农村老年人活动站点,更好地提供养老服务。

扫码关注

Copyright ©2019-2020 Powered by © 河南社区网

主管主办单位:河南省敬老助老总会                      

协办单位:河南社区网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省老龄产业协会                 

技术支持:河南中原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河南得益律师事务所律师 段颖杰

豫ICP备20022765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