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水平是城市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深圳市宝安区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民生导向,未雨绸缪应对人口老龄化,探索推行“离家不离亲、离家不离社区”的新型社区养老模式,形成了具有宝安特色的“6H”(Home“家一般温暖”、Hospital“就近医疗”、Hotel“宾馆式服务”、Holiday“度假式生活”、Health“健康养老”、Happy“老有所乐”)幸福社区养老品牌,得到老人们的普遍欢迎。同时,宝安区充分发挥经济、产业、科技、人文等优势,大力发展集“养老+医疗+保险+文化+科技+金融+地产+购物+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养老服务业,取得了初步成效。
宝安构建“离家不离亲”新型养老模式
深圳市宝安区委区政府将创建“离家不离亲,离家不离社区”养老模式,探索社区养老新机制列入重点改革项目,推进以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长者家园”建设为重点,凝聚政府、市场、社会三种力量的养老体制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预计到2020年,宝安区常住老年人口将达到14万,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已紧迫而现实地摆在面前,宝安区民政局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民生导向解决养老难题。据了解,目前宝安区养老床位缺口与结构性需求矛盾同时存在,一方面,条件稍好的区级公办养老院常年满员,一床难求;另一方面,现有民办养老机构和街道敬老院床位使用率不足60%,相比机构养老,老人更愿意选择社区养老。于是,在沙井街道步涌社区试点探索利用社区自有物业建设老年公寓的基础上,自去年开始,宝安在全区推广“离家不离亲、离家不离社区”的新型社区养老模式,在每个街道建设1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2家社区长者家园(简称“一中心、两家园”).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以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膳食供应、保健康复、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便捷性日间照料服务为主;社区长者家园以为社区老人提供集中居住和生活照料服务为主,两者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兼顾社区老人养老的多样化需求,让老人就近养老。目前,宝安区已建成20家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长者家园。另外,目前宝安区共有14家社会组织承接养老服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服务、日托服务、心理咨询、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宝安区全面推广使用居家养老服务券,2015年全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的老人共1604人,约占全区户籍老人数5.5%,补贴养老服务经费共558.73万元。
“离家不离亲、离家不离社区”的社区养老模式兼具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优势,实现了老人地缘与亲缘的结合。通过整合社区为老服务资源,起到满足社区老人养老需求、丰富居家养老服务内容、缓解机构养老压力的重要作用,具有成本较低、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的优点,已成为具有宝安特色的“6H”幸福社区养老品牌,得到老人们的普遍欢迎。
建设运营社区日照中心可获多项资助
据了解,2015年宝安区制定实施《社区养老服务扶持暂行办法》。根据该办法,在宝安区投资建设、运营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长者家园,可享受以下资助:
1。建设经费资助:按实际投资额的50%给予一次性差别化建设经费资助。按300—600、600—1000、1000、1500平方米以上四个等级分别给予30、50、100、120万元的启动建设资金。
2。运营经费资助:视场地面积、功能设置等情况给予10—20万元的差别化运营经费资助;社区养老服务扶持经费分为建设经费资助、运营经费补贴、场地租金资助、服务补贴资助四类。
3。场地租金资助:可按房屋租赁管理部门发布的当年片区租金指导单价与运营机构实际租赁或使用的面积计算的租金总额的50%给予资助,每年最高资助金额为50万元。
4。服务补贴资助:政府委托运营机构为宝安户籍的失独老人、孤寡老人,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低保或低保边缘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保健康复等服务,按每人每月补贴100元的标准对运营机构给予资助。
在老年工作中,宝安区民政局做到了四个坚持:
第一,坚持医疗和养护融合,健康养老,提高老人生活质量。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长者家园纳入就近医院、社康中心的服务范围,建立合作机制,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为老人进行常规体检、康复理疗,举办养生保健讲座和意外伤害预防、自救技能培训。
第二,坚持政府和市场融合,引入社会力量提供酒店式养老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养老服务,采用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模式,通过招投标确定预选养老服务供应商,由建设单位自主选择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长者家园运营商,引入竞争机制为老人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
第三,坚持管理和服务融合,让老人享受度假式生活。整合社区“星光老年之家”、社区服务中心、社区老年协会等为老服务资源,完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长者家园文化娱乐设施,定期组织老人游乐休闲。开通“亲情通”呼救系统,为社区老人提供定位查询、SOS紧急呼救等系列服务。建立家属定期探访和照顾制度,入住时间长短自主选定。
第四,坚持物质和精神融合、文化养老,让老人老有所乐。宝安区已培育149家老年社会组织,组织社区老人和入住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长者家园的老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运用经济优势发展现代养老服务业
深圳市宝安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必须充分发挥宝安的产业、科技、人文优势,运用“互联网+”,大力发展集“养老+医疗+保险+文化+科技+金融+地产+购物+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养老服务产业。这是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城市转型发展、社会转型融合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滨海宝安、产业名城、活力之区”的必然要求。近期,将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1。建立养老机构医养联盟。按省一级社会福利机构标准,筹建1家区级公办养老院,拟设置500张床位。强化与宝安区人民医院、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等医疗机构合作,在新建的公办养老院内设置宝安区老年医疗康复中心,开展医养护一体化探索,重点发展护理安老院,优先服务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推动其他养老机构与邻近公立医院建立“宝安区老年康复医养联盟”。推进街道敬老院与区福利中心的合作改制,探索“公办联营”的改制模式,即所有敬老院预算由街道预算转为区级预算,在敬老院资产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由宝安区福利中心进行统一运营,老人入住标准及收费情况参照区福利中心;现有管理服务人员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由区统一聘用。对现有敬老院的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利用,进一步挖掘资源、扩充床位。建立优质医疗资源与社会养老机构资源的有效整合,破解养老院只能提供养老而无法医疗,而医院只能医疗而不能提供养老服务的难题。
2。建立社区医养融合平台。整合社区医疗服务资源,增开“家庭病房”。目前宝安区有多个社区养老医疗设施,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星光老年之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养老公寓、居家养老服务等,需要对资源进一步整合。有条件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要开设老年人康复床位和老年人常见病专科和家庭病床,开展“家庭式病房式”居家养老医疗模式,开设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服务,做到随叫随到,满足那些年老体弱、身有残疾老人的需求,让空巢老人就医实现“足不出户”。
3。在城市规划中为社区养老预留发展空间。把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星光老年之家、互助式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新规划建设的楼盘小区、统建楼,城市更新的住宅项目必须按一定比例预留社区管理服务设施,其中一部分预留为社区养老使用,在有需求时改造为社区养老设施。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办事处、社区和其他物业拥有者将自有房屋提供给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服务。
4。多途径推进社区养老设施建设。加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推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标准化建设,片区服务人口达到2万以上,应配备1间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引进社会组织进行运营,采取免费和低廉收费的方式提供社区养老服务。对社区自行建设的长者家园(主要集中在沙井街道)进行标准化配置补贴和运营指导,配备相应的医疗康复设施和文体活动设施,同时建立其与辖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定点医疗支援计划。此外,为了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探索聘请一家专业社工组织,对沙井街道现有统建楼内的所有长者家园进行统一服务供给,并鼓励其逐步向辖区内所有居民开放。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将社区养老占全部养老体系的比例从6%提升到8%。
5。实施信息科技惠老工程。通过老年学校、社区服务中心、星光老年之家等社区资源,教会老年人上网知识,引导老年人运用互联网技术,享受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为老年人提供的信息服务,让宝安区的老年人共享互联网信息发展成果,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