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请注意:你的养老院极易陷入这5种洗钱风险!

时间:2019-09-06 16:24:29 阅读: 来源:中国养老周刊

  

       养老机构由于前期投入大,回笼收益慢,民办的养老机构就会出现公益性和营利性矛盾,使得养老产业的发展遭受瓶颈。尤其是营利性的民办养老机构,全依赖市场化的运作经营,需要企业自身或者个人解决建设用地、人才建设、资金等方面的问题。

  面对这种困境,出现了“会员制”“分红制”等养老方式加快资金回笼,主要表现为提供“养老服务”、销售“相关产品”、投资“养老公寓”三种形式。具体表现是:

  一是以养老的名义为幌子向老年人及其家人兜售会员费、保证金;二是以销售养老产品为名义、以消费返利形式吸纳资金;三是以投资养老公寓、养老地产等为幌子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等承诺给予高额回报,非法吸收资金。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由于缺少监管、会费的使用情况往往不明,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如通过虚假的身份证明洗钱、使用亲属朋友的身份证件办理入会后再退卡或者转让等方式掩盖资产实际受益人的身份、资金来源等目的进行洗黑钱。

  二是存在违法情况,一些养老机构在会员制基础上还推出带有投资性质的服务,予以年息10%甚至更高的利息回报,且承诺月月返利,来吸引老人及其家人投资,可能涉嫌非法集资的行为和洗钱的风险。

  三是养老服务的可持续性,一旦养老机构经营不济,破产或倒闭,就不能继续履行与老人之间的养老约定,甚至会费等相关服务费用都无法退回,风险非常大。因此,养老机构必须防范洗钱风险。

  一、养老机构何以成为洗钱的高危地带?

  (一)养老市场供不应求,虚假养老机构运营而生

  截止2018年6月,中国大约有15.6万家养老机构提供700万张床位,这意味着每1000个老年人只有28张床位,远低于西方国家平均50-70张床位。而随着国家开始实施全面二胎政策,独生子女组建的新家庭就面临了要赡养四位老人和两个孩子,带来很大应急压力不说,精力更加不够。

  在这种背景下,养老市场迅速发展,养老机构大量诞生。同时,对于老人与子女来说,在养老机构度过老年生活,一方面充分减轻了子女的时间精力,另一方面老人们也丰富了老年生活。

  那么,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在面对少额的养老床位,会出现大量老人和年轻子女进行投资抢购名额,这就使得一些不法经营者利用这个市场需求,设立虚假养老机构来进行诈骗、非法集资、洗钱等非法活动。

  (二)大量现金交易,便于从事洗钱犯罪活动

  养老机构收取费用或打着“会员制”“终身制”等名义收取高额费用(几万甚至几十万元不等)等环节频繁收入资金,而老人由于不会使用银行卡和手机支付等方式,大多采用现金支付的方式,就会造成大量现金来源不可追溯。

  这种情况下,养老机构又缺乏对资金来源合法性的审查等相应机制和客户身份识别、保存客户身份资料相应机制,难以查明资金来源,这就使得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养老机构服务拥有者、实际受益人不易辨别这一点来进行洗钱。

  (三)高额回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目前,一些民营养老机构推出带有投资性质的服务,予以年息9%至12%甚至更高的利息回报,承诺“养老理财两不误”,而且承诺月月返利,循环不断,来吸引大量民众,如2017上海康乐福养老院以“预定养老服务”合同的名义,向“投资者”承诺年回报率达到9%~12%,短期内收取资金高达2819万元,其中最高单笔70万元。受高利息回报吸引而来的除了一些老年人,也不乏青年人,这种行为就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了,同时可能会吸引洗钱人事参与。

  (四)资金可退回,便于将非法获取的“黑钱”漂白

  养老会员制模式现行的模式是办理了会员卡的客户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资金是可以全额退回的,且会员卡保值,同时会员卡还可以进行转让,转让的价格由会员自己定,这种模式给了洗钱犯罪分子很大可乘之机。

  (五)费用的收取和会费的使用情况不明

  民营企业参与国内养老产业的试验,其为解决国家的养老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该种模式在运作过程中也存在很大的问题。由于国内法律没有关于养老会员制模式的明确规定,所以在这种模式下,对于费用的收取和会费的使用情况皆不明确,使得一些非法资金利用该模式转变为个人合法财产成为可能。

  二、养老机构洗钱的5种方式

  (一)利用虚假身份证件或者借用身份证件洗钱

  由于养老机构对客户身份信息严重采集不足,一般只要求留存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而不进行身份核实。不法分子利用这点,可以伪造身份证或者借用老人身份证,避开对其真实身份的核查,一是将黑钱投入到养老产业中办理预定、入会,再通过转让或者退回等方式,将黑钱进行“洗白”。二是购买养老机构带有投资的养老服务,将黑钱“洗白”的同时还可以赚取高额利息。

  (二)通过入股养老机构清洗黑钱

  由于养老产业资金缺口较大,融资困难,不法分子将大量非法所得投入到养老产业进行清洗。例如;洗钱者利用养老产业养老产业对资金的强需求性,将非法所得以入股形式投资养老机构,创造出表面上合法的盈利收入,以股东分红形式进行洗钱。

  (三)利用现金支付方式隐瞒资金真实来源

  在支付环节,使用现金隐瞒资金真实来源。由于老年人不会使用卡和手机支付等方式,基本都使用现金支付,不法分子利用这点,一是将黑钱以现金的形式,以为家人购买养老服务的名义投入到养老机构中,隐瞒现金来源。二是将犯罪所得现金混入营业收入中,逃避现金合理来源的追查。

  (四)通过注册养老机构洗钱

  不法分子通过注册养老机构,将非法资金以注册或者阴运营资金的名义存入公司账户,最后以销售养老机构床位、会员服务等名义回收资金,实现非法资金的清洗。

  (五)未经相关部门批准进行非法集资

  提供会员制或者其他的变相形式吸纳资金的养老服务的养老机构必须取得民政部门的批准,部分养老机构却未经批准,就提供会员制或者其他的变相形式吸纳资金的养老服务,这就涉及非法集资。

  三、化解养老机构洗钱隐患的5条建议

  (一)建立完善养老法律法规,依法发展养老产业

  建立规范养老服务业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完善关于养老会员卡等相似服务性项目债权债务方面存在的纠纷等专门的法规。

  在这一方面,由于我国起步较晚,可以参考学习其他发展成熟的国家关于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方面的经验,如日本、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有利于加快有关部门建立鼓励、协助、指导我国养老产服务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在有关法律法规初步建立实施以后,还需依据产业发展状况不断地更新健全养老产业法律法规,保障在养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依法落实、健康发展。

  (二)完善养老机构监管机制,促进养老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对养老机构严格实行公开注册,持证营业,对注册且合法的养老机构能够及时予以正确的引导、监督和考核管理,建立养老机构合法经营和诚信经营的动态电子档案,并且实现全程监管。

  二是各部门联合监管,对于不具备相应的提供服务的资质的养老机构进行严厉的打击,控制未经民政部门同意就私自开设营利性养老机构并提供会员制或者其他的变相形式吸纳资金的养老服务,杜绝其任何洗钱和非法集资的行为。

  三是设立第三方监管机构,养老项目的经营者可以把收取的服务费的一部分上缴到监管机构,一旦企业出现问题,监管机构可以拿这部分资金保障老人的权益,并促使一个新的经营者接管这份事业。

  (三)规范养老机构经营行为,预防洗钱风险

  一是对合法营业的养老机构进行的“会员制”“分红制”等服务模式进行严格规范,要求合法合规,严格实名制并核实客户身份,保留其资料,并对客户的付款方式做好备注。

  二是健全金融系统监管体系,做好资金监测。对短期内大量分散资金向某一个或几个账户集中的行为予以重点管理,并对账户进行严格监管,对于不符合正当交易特征的异常交易,要及时通过反洗钱系统向当地人民银行提交可疑交易报告。同时,对于单位集体资金存入的客户,如养老机构携带收取的现金存入时,还需在银行留存详细到每笔资金信息和其对应的个人身份信息。

  三是对于养老机构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实行严格的审查制度和监控制度,杜绝收费不明确和费用的使用混乱情况,从源头上杜绝非法资金注入养老产业。

  (四)搭建养老产业预警平台,完善养老产业洗钱交易预警监测信息

  结合现阶段出现投资养老产业的特点,建立养老产业可疑资金交易模型,设置监测预警指标,及时收集可疑资金信息,并将收集的信息和监测数据进行比对、筛选、归纳分类,同时连接反洗钱大额和可疑交易资金监测分析系统及信息化网络平台,进而确定可疑交易,为反洗钱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提供准确的跟踪调查及破案线索,做到监管跟得上产业发展,防范于未然。

  (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警觉性

  一是向广大公众普及“非法集资”的特点与识别方式,围绕非法集资的新模式、新手法向公众开展广泛系列宣传,尤其是老年人。在公众心里牢牢树立法律的防线,提升公众知法守法的自觉性,对待高额回报能持质疑的态度,并进一步判断是否涉及非法集资是否合法,同时更好的发动公众自发对可疑非法集资活动进行监督和举报。

  二是加强反洗钱方面知识的宣传,深度普及相关常识,并将反洗钱知识联系生活中已经发生的案例,使广大群众与投资者对反洗钱更好了解,坚持以案示警,加强自身防范意识,不传播、不轻信所谓的一夜暴富神话,要始终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的意识,对“高额返利”和“快速致富”的宣传要提高警惕,谨慎操作,切实防范身边的洗钱活动。(李丹萍)

  原标题:所有院长请注意:你的养老院极易陷入这5种洗钱风险!

扫码关注

Copyright ©2019-2020 Powered by © 河南社区网

主管主办单位:河南省敬老助老总会                      

协办单位:河南社区网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省老龄产业协会                 

技术支持:河南中原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河南得益律师事务所律师 段颖杰

豫ICP备20022765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