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357.6万份,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127.9万人;老年人家庭签约189万人,上门服务13.5万人次;明年,本市还将探索开展家庭病床服务,探索适合首都特色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这是记者从上午召开的2019年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有条件的养老驿站设康复护理和安宁疗护
市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小娥介绍,2019年北京持续提高老年健康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357.6万份,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127.9万人。老年人家庭签约189万人,上门服务13.5万人次。本市完成了包括老年人在内的重点人群流感疫苗和老年肺炎球菌疫苗免费接种150万人次。城六区开展的脑健康筛查试点共覆盖9.6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
在推进医养结合方面,王小娥介绍,本市支持有规模的养老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全市526家运营的养老机构中,已经有143家内设医疗机构或引入医疗机构分支,286家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书面协议。比如东城区打造“一中一西、一南一北”两个养老精品特色驿站,成立医养结合“三个中心”;昌平区2019年新增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3家,50家村卫生室纳入医保管理;平谷区探索建立四级医养联动体系和六种医养联动模式。
2020年,本市将进一步推动老年健康服务精准落地。“我们将深化医养签约合作,合理规划设置有关机构,如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服务驿站等可视情设置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和养老床位。”王小娥表示,为保障家庭医生团队为签约老年人提供综合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将强化签约履约效能,同时,改革基层卫生人员薪酬制度,提高家庭医生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积极性。
另外,本市将探索开展家庭病床服务,探索家庭病床取消医保支付底线,给予参与家庭病床舒缓医疗照护的医护人员一定的政策支持,进一步探索适合首都特色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
全市已建成71家老年友善医院
去年,本市在全国率先开展老年友善医院创建工作,优化了老年人就医流程,提高了老人就医体验。“今年我们将这一工作扩展到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全市目前已建成71家,比如丰台区所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均设立了老年人优先挂号窗口,并且有陪诊服务,方便了老年患者就诊。”王小娥介绍。2020年,本市将加强顶层设计,进行整体规划,尽早形成老年友好环境建设北京方案。针对构建适老社区的要求,加快制定出台地方规范指南。
科技在为老服务中具有重要作用。明年,本市将老龄科技发展放在战略高度,从研发端进行指导和产品前期培育,在产品后期进行总结推广,整合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等相关资源,形成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创新老龄信息科技,发展生物、医学传感类可穿戴设备,开发各类诊疗终端和康复治疗设备,及时掌握老年群体服务需求,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社区、家庭健康养老服务平台,提供实时监测、长期跟踪、健康指导、评估咨询等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
引导城市养老资源向农村辐射
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也是明年的重点工作。王小娥提到,将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供给和规划布局,以老年人为中心,合理规划布局,综合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引导城市养老资源向农村辐射。同时,加快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创新,构建农村特殊困难老年群体多元养老扶助体系,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信息档案台账与定期探访制度,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居养老、城乡互助养老、农村邻里互助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
本市还将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群助餐、就医、救急和精神慰藉需求。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和农村医养结合落地。大力发展农村老年人急救体系,缓解农村老年人急救难题。研究家庭支持政策,鼓励互助养老,满足老年群体精神需求。充实农村基层养老服务队伍,推进乡镇政府、基层村委会配置老龄工作专职人员,构建区、乡镇、村各司其职的养老服务供需生态链。
原标题:北京:明年将探索开展家庭病床服务,推动老年服务精准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