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信阳市教育及脱贫攻坚的举措实成效显亮点多

时间:2020-10-09 16:03:46 阅读: 来源:河南社区网

 

        发布主题:信阳市教育脱贫攻坚情况介绍

        发布人:

        苏锡凌    信阳市教育体育局局长

        黄明 息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祝文娟 固始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李啟旺    光山县教育体育局局长

        陈平    罗山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

        陈天义    信阳市第二高级中学校长

        段卫东    信阳市第九中学校长

        主持人:

        江发刚    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时间     2020 年9 月29 日

                主持人 江发刚

    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信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全市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为更好地宣传报道我市教育及脱贫攻坚的举措成效,生动展现全市上下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亮点成就,更好地凝聚广大干部群众迎难而上、决战决胜的强大动力,市政府决定今天召开教育脱贫攻坚专题新闻发布会。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了市教育体育局局长苏锡凌同志,息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黄明同志,固始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祝文娟同志,光山县教育体育局局长李啟旺同志,罗山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陈平同志,信阳市第二高级中学校长陈天义同志,信阳市第九中学校长段卫东同志,请他们为大家介绍我市教育及脱贫攻坚方面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我是今天发布会主持人,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江发刚。

    首先,请苏锡凌同志介绍当前全市教育脱贫攻坚开展情况。

            苏锡凌

    首先,感谢媒体朋友对我市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关注支持。

    “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家庭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脱贫攻坚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牢记嘱托勇担当,争先进位谋出彩。在全省教育脱贫攻坚推进会上,我市做了典型发言;全省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前不久在河南省教育脱贫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我市做了经验介绍。我市教育脱贫攻坚工作连续三年排在全省第一方阵,群众的教育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一、加大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我市坚持把改善办学条件作为教育脱贫攻坚的有效抓手,实施“城镇扩容”“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改薄”三大建设工程,着力破解“城镇挤、农村空”问题。一是集中攻坚城区“大班额”。“十三五”期间,我市在城镇投入资金20.6亿元,实施“扩充资源”项目239个,新增学位14.37万个。我们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采取委托管理、强校带弱校、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等办学形式,不断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比例。在中心城区,九中、浉河中学、三小等学校均代管了分校,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倍增。二是致力解决“农村空”。近五年来,在乡村新建、改扩建寄宿制学校230所,新增寄宿学位3.9万个,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教育问题;对一般农村学校实施“全面改薄”,总投入16.07亿元,覆盖学校1125所,惠及学生41.68万名。近五年投资3.8亿元,实施信息化提升工程,全市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率达到100%,建设网络直播教室92个,“专递课堂”惠及44所农村中小学,让农村的孩子也能近距离上“大师课”。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边远贫困山区的孩子,也能通过远程教育、网络教学,实现“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了“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城镇义务教育大班额由2015年的28.6%下降至2019年的6.68%,超大班额由2015年的15.4%下降至2019年的0.55%。

    二、立德树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把孩子培养成才,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优秀品格。我市学生在全国、全省活动中,为信阳夺得一系列荣誉。如:我市打造招飞“信阳现象”,仅2020年,全市空军、海军、民航招飞录取96人,其中空军录取27人,连续八年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在首届全国汉字听写大赛中,我市选手摘取全国总冠军,并连续三年夺得河南省总冠军;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意大赛中,我市第三小学勇夺全国总冠军;在全省校园足球比赛中,我市三五八学校足球队夺得全省第二名;在2019世界机器人大赛中,九中创客团队荣获全国青少年普及赛冠军。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抓好初中环节管理,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建立起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模型,综合分析、科学评价。多年来,全市普通高考本科进线率和名校录取人数一直保持在全省领先水平,使全市贫困家庭学生有了更多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

    三、持续造血,全面加强技能培训。我市以县区中等职业学校为依托,围绕经济发展办专业,围绕就业创业强技能,围绕脱贫攻坚抓培训。我市充分考虑多数贫困群众离家培训不便的情况,探索创新“一周一村、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将培训班办到贫困村,将技能送到家门口,各县区纷纷建设大棚蔬菜、水产养殖、苗圃花卉、汽车维修等职教实训基地,并全程跟踪技术指导。我市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形成了罗山的种植养殖、新县的涉外劳务、光山的现场充绒、息县的食品加工等“一县一品”培训模式,为建档立卡家庭成员更好地实现技能脱贫。近五年来,全市共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96期12000余人次,全市“进村办班、送教下乡”的精准脱贫技能培训模式在全省推广,一批贫困家庭通过教育脱了贫,教育惠民、富民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四、激发动力,全面优化师资队伍。一是增总量。全市建立完善特岗招聘、公开招教、招才引智、政府购岗为主渠道的教师招聘体系,截至9月10日,我市8个贫困县共招聘教师5075名,占全市年度招聘计划的79.3%。实施“特岗计划”12年来,我市共招聘18273名特岗教师,占我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的48.6%。二是重管理。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涌现出全国最美教师李芳、河南省最美教师程东、全国优秀教师李化勇等一批“四有”好老师。坚持引进高层次人才与引进基层紧缺人才相结合,开辟“招才引智”绿色通道,两年来共引进517名重点师范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学校任教。坚持健全教师培训机制,每年开展5万多人次的“国省市县校”五级联动培训,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三是提待遇。全面落实全国和省、市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补两贴”等惠师政策,2019年,全市发放“一补两贴”2.8亿元,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人均年增长1万元,提升了教师的获得感和荣誉感。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出台一系列惠师重教优惠政策,设立教师成长基金、激励基金。我市在全国较早制定实施《服务期满特岗教师返县返乡调剂办法》,特岗教师留任率达91.6%,入编率100%,此举受到教育部表彰和国务院通报表扬。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主动作为,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两个更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 江发刚

    感谢苏锡凌局长刚才对我市教育脱贫攻坚取得成效及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所做的全面介绍。下面进行媒体提问,请在座的记者朋友就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并请在提问前通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

现在开始提问。

        信阳广播电视台 记者

    黄县长,您好,我这里有两个问题想问您,第一个问题是,息县作为省级贫困县,在开展脱贫工作中是如何加大政府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的?第二个问题是,近些年,我市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请问息县在防止学生辍学、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黄明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息县作为省级贫困县,教育发展曾一度落后。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们充分认识到教育扶贫的重要意义和突出作用。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教育振兴”工程,始终秉持以人民至上的情怀办教育、践行以真金白银的投入办教育、坚定以斩断穷根的决心办教育。目前息县最美的建筑是学校,最靓的风景在校园。在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方面,息县重点做了四项工作:

    一是普惠发展,学前教育补短板。强力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累计投入资金1.25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6所,增加学前教育学位1.7万个。目前,全县在园幼儿36391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98%,普惠覆盖率达到86.17%,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二是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强筋骨。累计投入资金近20亿元,新建新一中、龙湖中学、十一小等中小学校18所,改扩建中小学校295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2万个。大力实施校园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等“五大工程”,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按照省定标准,全县中、小学校达标率达到100%,2018年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评估验收。

    三是优质发展,高中教育扩规模。息县抢抓政策机遇,集全县之力、凝全县之智,建成投用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息县高中,目前已招录三个年级20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886人。同时,整合资金对县一高、二高进行改扩建,新增高中学位1.4万个,全县高中学生入学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加快推进教育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融合发展,职业教育上台阶。息县是人口大县、劳动力大县,要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县,必须依靠职业教育。我们坚持特色办学、实业兴学,做深做透产教融合文章,大力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训,培养德技双馨、身心双健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产业工人,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两翼齐飞,叫响息县职业教育品牌。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县确立了“打造区域教育中心,建设全民终身教育之城”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我们将继续加大政府投入、补齐各类短板,不负韶华加油干,只争朝夕再前行,奋力谱写息县教育发展新篇章。

    第一个问题我就介绍到这里。

    我现在来回答你提的第二个问题。没有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息县教育的现代化。我县现有各阶段学生18万余人,其中,有6万名适龄学生在农村学校,占比超过1/3。不可否认,当前农村基础教育还比较薄弱,也面临很多困难。但近年来,息县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义务教育均衡创建为抓手,在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方面,我们要求一个都不能少。息县始终坚持把控辍保学工作纳入乡镇(办事处)年度目标任务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不少一人、不漏一个。建立了“双线六长”的工作机制。针对“控辍保学”工作实际,严格落实控辍保学行政一条线、教育一条线,“县长-乡长-村长”,“局长-校长-师长(老师)”的“双线六长”责任制,实行“定期排查、及时预警、跟踪劝返、台账管理”,层层夯实控辍保学工作职责。建立动态监控的排查机制。每学年初,按照“学籍系统、户籍系统、报到人数”三对照原则,由教育部门牵头,各乡镇(办事处)和相关职能部门配合,逐村逐户核查,逐人追溯去向,随时掌握适龄儿童在校动态。建立多方联动的劝返机制。对有辍学倾向和厌学离校的学生进行及时访、随时访、反复访,动员父母劝、同学劝、亲友劝、村组干部劝,做到政府、学校、社会、家庭齐上阵,法、理、情一并用,努力做好劝返复学工作。在这项工作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事迹。息县第七小学教师冯娅,不远千里,远赴新疆,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劝返两名辍学学生,其事迹受到了中央媒体和省教育厅的宣传和表彰。建立多方关爱的稳学机制。息县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师生结对帮扶、贫困救助、心理辅导、构建留守儿童之家等形式,高度关注复学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因素,确保留得住、学得好,防止辍学反弹反复。

    二、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方面,我们期望人人都能成才。息县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工作,坚持办好每一所学校、开足每一门课程、教好每一名学生。一是以城带乡,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优秀师资力量向乡村下沉。加大农村教师周转房、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建设力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和教师生活条件,确保广大农村教师能够安心从教,乐心从教、舒心从教。开展城区名校与农村薄弱校“手拉手”活动,形成“一对一”帮扶关系。2018年以来,每年选派25名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充分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带动受援学校整体提升。二是筑本强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息县坚持把新招聘的教师,除少数留在县城高中任教外,全部充实到农村一线。通过优质课大赛、教学比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等教研活动,不断提升农村教师业务素质。同时在表彰奖励、职称评审、工资待遇等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照顾,在2020年全县教育工作大会上,一大批农村学校和乡村教师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三是与时俱进,加强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把优质资源输送到农村基础较差的地方,切实促进教育公平。2018、2019两年,息县投入7000多万元,用于信息化设备的升级和改造,所有农村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息县18万多名中小学生做到了“停课不停学”。

    让农村学生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贫困学子同样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是我们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我县将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定力,坚决打好打赢控辍保学持久战,着力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努力办好老区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美好信阳贡献息县力量!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大公报 记者

    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光山教体局李局长,光山县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都有哪些好的做法与成果?

        李啟旺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光山县民办教育自1999年起,历经20余年的发展,一路征程一路歌,从规模扩张转向规模与质量并重,成为光山教育事业引人注目的新亮点。

    光山民办教育在全市起步较晚,但破茧成蝶,积厚成势,取得了诸多成效:一是发展快。从第1所民办学校建成办学,光山民办教育用短短16年时间,就走上了一条健康、优质发展之路。现有民办学校16所,在校生45000余人,占全县在校生总数29.1%,成为公办教育的有效补充。二是条件好。全县民办学校累计投资达到12亿余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有4所,民办学校普遍建设标准高、设施设备全、校园环境美,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三是质量高。我们十分注重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党建引领教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教育质量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认可。慧泉中学入选“河南教育名片”,慧泉中学、司马光中学荣获信阳市人民政府表彰。

    这些成效的取得归功于多措并举。 
    一是领导重视引领发展。我县坚持“一优化两纳入三保障”,统揽全县民办教育发展。“一优先”,就是办学用地优先保障,先后为民办学校划拨教育用地近千亩。“两纳入”,就是将民办学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纳入全县确定的“五十工程”“ 十件实事”和重点工程。“三保障”,就是保障民办学校师资,将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师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定期从公办学校选派管理人员和教师到民办学校帮教扶教;保障民办学校办学权利,在招生、考试、教师职称、评先评优等方面同公办学校一样对待、一同管理、一起考评;保障公用经费政策落实,严格按政策、按程序及时拨付民办学校公用经费。 
    二是各级支持推动发展。在光山,各级领导深入民办学校检查指导已成常态、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已成常态,惠教惠民政策落实已成常态。2018年,信阳市民办教育现场会在光山县召开,会上光山交流分享了民办教育发展经验。 
    三是规范办学保障发展。制定《光山县民办学校管理办法》以及《光山县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以及聘用在编教师工资待遇实施方案》,坚持规范办学、强化服务,全面加强民办学校管理,保障民办学校权益,2017年、2019年光山县获河南省民办教育服务与管理先进单位称号,2018年、2019年获信阳市民办教育服务与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站在新时代,光山人民将初心不改,坚定不移走好公办、民办教育包容发展之路,持续提升教育民生幸福指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信阳日报 记者

    这个问题请问固始祝县长。我们知道,经济欠发达地区招教师难、留教师更难,固始县在招教上同样面临这个难题。请问固始县是如何通过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来解决这个普遍问题的?

        祝文娟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固始县位于信阳市东端,豫皖两省交界处,县域面积2946平方公里,人口185万,是河南省第一人口大县,同时也是一个教育大县,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58所,在校生30多万人,教职工12660人。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近年来,我县把教育扶贫作为管长远、拔穷根的主抓手,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全县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举全县之力建成了全省第一所扶贫学校——固始县国机励志学校,实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吃、住、行、学全免费,开创了教育扶贫的“固始模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在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们一方面是多管齐下“引”,采取本县开辟“招才引智”绿色通道面向社会招聘、特岗招聘、签约师范类全科教师等多种渠道,扩大招聘范围,确保引得来“金凤凰”,并优先补强农村教师队伍,2019、2020年招聘教师1276人全部补充到农村学校,保证农村教育的“源头活水”。另一方面是多措并举“留”。引得来,更要留得住。为此,我们:
    一是落实待遇,打好物质牌。全面落实教师工资待遇政策,凡是上级有政策、有要求的,我们都坚决落实,优先保障。2015年在全省率先落实了农村教师生活补贴,2019年进一步提高标准,全年共发放农村教师生活补贴6845人次2784万元。同时,从2012年开始,启动了农村边远艰苦地区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计划,目前已建成1982套并全部投入使用,基本满足农村教师需求;根据学生营养餐陪餐计划,优先安排新招聘教师陪餐,解决了留住乡村教师的吃、住两大难题,保证了广大农村教师安心从教、情倾教学。 
    二是用心用情,打好精神牌。从细节着手,教师招聘后当月办理入编起薪手续,不再实行试用期,直接进行县招校聘,让他们在招聘季守岗安心。同时,把农村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和教育扶贫结合起来,开展了“万名教师大走访,扶贫扶志助成长”等活动,让他们认识到肩负的振兴农村教育责任,进一步坚定了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保障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目前,我县农村招聘教师稳定率达98.7%,农村全科教师稳定率达100%。 
    三是真管严管,打好制度牌。建立工作机制,坚持“阳光人事”,推动任期已满的优秀教师合理有序流动,让农村教师循环起来、交流起来,同时,每年采取公开遴选的方式选聘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任教,让农村教师“有盼头”。持续健全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培训力度,每年开展教师培训6000多人次,其中农村教师占80%以上,有力促进了农村青年教师成长,一支“年轻化、学历高、素质好”农村教师队伍正逐步成型。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管理,激发农村教师工作状态,使之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推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质增效、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信阳教育电视台 记者

    我市学校秋季已开学,教育教学生活也正常开展,但专家分析在秋冬季新冠疫情管控压力和传播风险依然存在。请问九中段校长,学校对教学和疫情防控工作是如何统筹安排的?

        段卫东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信阳市第九中学有两个校区,3个年级,86个教学班,在校生5000余人,教师389人,是“全国文明校园”。我校始终紧贴秋冬季疫情防控形势和专家预判,树牢“宁可备而不用,绝不能用而无备”理念,做到早布置、建机制、做预案、补短板、抓落实,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确保师生生命健康。

    一是精心部署,实现防控全方位。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修订的《秋冬季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完善预案、查漏补缺,毫不松懈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我们修改完善了上学期制定的“三方案十五制度”,细化了《学校食堂管理制度》,进一步形成校本化、科学化、人性化的校园疫情防控管理办法,严防校内发生聚集性疫情传播。同时,在全校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做好日常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对因病缺勤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密切追踪,对教室、食堂、实验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开窗通风、清洁消毒,坚决阻断疫情风险。学校立足疫情防控需要,储备充足的防疫物资,包括两台热成像摄像机、6台消毒喷雾器,及一批口罩、额温枪、洗手液和消毒液,实行科学存放、专人负责、动态管理。

    二是健全机制,实现管理全过程。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我们因校制宜,致力织密疫情防控网,形成了家长、班主任、年级负责人、学生管理负责人、校长等“五级”防控机制,层层明确责任,人人明确任务,积极构建“疫情防控共同体”。特别是通过定期举行“线上家长学校”,开展“家校互动”,持续提高家长疫情防控意识和防控技能,实现学校疫情防控的有效延伸和无缝对接。

    三是科学安排,实现育人全覆盖。我校坚持“课程育人”理念,结合当前疫情防控背景,将防疫主题纳入现有学校课程体系,优化教学组织和衔接。坚持精准分析学情,完善教学计划,统筹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对上学期因延期返校尚未开展的课程在本学期补足补齐。坚持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实现“疫情防控不放松、教学质量不降低”的工作目标。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公布心理咨询热线,开设心理咨询等方式,持续强化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不断加强广大师生心理疏导,促进师生心理健康发展。

    师生的生命健康高于一切。今天,我以师之名,致敬抗疫路上最美逆行者,并坚持以白衣天使为榜样,教育引导师生携手同行,共克时艰,为构建和谐校园、安全校园和美好校园而不懈奋斗!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河南经济报 记者

    我市空军招飞工作今年实现了“八连冠”,信阳市二高空军招飞录取总人数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地市普通高中第一名,使一大批有飞行梦想的孩子飞上蓝天。请问二高陈校长,您能介绍一下学校在这方面好的经验及做法吗?

        陈天义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校在多年的招飞工作实践中,探索并形成了从思想宣传到精心选拔、从“普及训练”到“精准保苗”、从“体能提升”到“文化培优”等一整套缜密的招飞体系,创新“分槽喂养,因材施教”教学模式,量身打造“全员育人导师制”,使“空军招飞”成为学校一大亮点和办学特色,也成为我校的“金字招牌”。 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是志存高远,厚植爱国情怀。我校秉承“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办学宗旨,立志为教育脱贫贡献力量。2014年,我校成立空军招飞工作领导小组,将招飞工作置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位置,坚定“为国家输送一名飞行员,就是输送了一名空军未来的战斗员、指挥员”的信念,近七年间,我校仅空军飞行员就输送了55人(其中女飞2人,清华北大“双学籍”飞行班学员9人),空军招飞录取总人数蝉联河南省普通高中空军招飞八连冠!就在前几天,我校2017年考取的空军女飞行学员朱娜同学完成了陆军首批女飞行员的首次单飞。

    二是综合施策,传承“红色基因”。为将信阳革命老区学子的爱国之心转化为报国之志,我们坚持做到精心谋划、系统培养、抓好落实。一方面,重引导。组织新生观看《勇者的天空》等招飞宣传片;带领飞行员苗子到驻地部队参观见学,在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列宁号”前宣誓;举办“我爱祖国的蓝天”宣讲比赛等系列活动,通过递进式、循环系统的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空军、参与招飞。另一方面,广宣传。借助公众号、头条等媒体平台对学校高考招飞成绩广泛宣传,大势营造招飞舆论氛围;学期末召开招飞工作总结表彰会,讲解招飞政策、宣传空天文化,与学生零距离互动。通过以上措施,扩大了空军招飞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达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三是重点保苗,筑牢招飞根基。狠抓政治思想保苗。年级、班主任分工合作,定期和“苗子生”谈话,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既培养“苗子生”的坚韧、果敢精神,又坚定“苗子生”矢志蓝天、献身国防的信念,做到政治思想双过硬。狠抓身体素质保苗。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成为飞行学员的“硬件”。 在体能上,“保苗”工作组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训练计划,每月更新目标,建立完善苗子生成长跟踪记录表,健全家校沟通体系;在生活上,为苗子生“个性化定制营养餐”,由班主任监督落实每日“两瓶牛奶、两个鸡蛋、一个苹果”工程。狠抓文化成绩保苗。学校为“苗子”生配备经验丰富的教师,针对个别“苗子”生学习问题,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对复选合格的苗子采取“一对一”、“点对点”帮扶,缺啥补啥,为“苗子生”走进军营,飞上蓝天做最大努力。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央广网 记者

    请问罗山的陈局长,罗山县做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陈平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智志双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治本之策。罗山县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是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县中等职业学校是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们一方面抢抓机遇,做大做强职业教育,一方面创新举措,加快培养技能人才,实现了职教发展和助力脱贫“双丰收”。具体举措可以用三个“好”字来概况:

   第一个“好”就是搭好发展平台。近年来,我县累计投入3亿元,大手笔实施了县中等职业学校迁建工程,学校占地30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拓展引进了汽车维修、电子商务、高铁服务、智能制造、3D打印、无人机、机电一体化等紧贴市场需求的热门专业,实现了办学条件标准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学校管理规范化、专业实训多元化的办学目标。

    第二个“好”就是选好育人模式。我们与时俱进,转变办学思路,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大胆创新,把车间建在学校,把企业搬进校园,把实践引入教学,探索出“前校后厂、工学合一”的办学模式。广泛开展“订单培训”,定期组织“顶岗实习”,打开了“绿色通道”,架起了就业桥梁,让职校学生在校学技术,出校能就业。我县子路镇李楼村罗娜,职校毕业后自主创办家庭农场,流转土地1600余亩,成为新时代的职业农民。她致富不忘乡邻,带动160多个建档立卡户实现了脱贫,在当地成为美谈。

    第三个“好”就是教好致富本领。我们在全省首创“一周一村、送教下乡”精准脱贫技能培训模式,让群众“点菜”,按“菜单”授课,将培训班办到贫困村,把技能送到家门口,累计举办了52期培训班,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5600余人,基本实现了培训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我县东铺镇北杨店村贫困户黄立权,通过培训掌握了养鸡的科学方法和禽病防治知识,养鸡规模由原来的几百只扩大到上万只,年纯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成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2017年罗山作为唯一的县级代表在全省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上作了典型发言,2018年全省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现场会在罗山县召开。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多次对我县职业教育精准脱贫技能培训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被誉为“职教助力脱贫攻坚的‘罗山实践’”。

    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工作要求,持续加力,勇于担当,努力把职业教育办成人才培养的摇篮,为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 江发刚

    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进行到这里。感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和各位发布人的回答。

    同志们,朋友们,“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我们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教育事业及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一定能够在打基础、管长远、惠民生方面取得更好成效。最后希望各位记者朋友加强我市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为教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再见!

    (编辑/杨奇哲 来源/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扫码关注

Copyright ©2019-2020 Powered by © 河南社区网

主管主办单位:河南省敬老助老总会                      

协办单位:河南社区网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省老龄产业协会                 

技术支持:河南中原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河南得益律师事务所律师 段颖杰

豫ICP备20022765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