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滩长出“黄金”米,原阳县17万亩优质水稻喜获丰收

时间:2020-10-30 17:55:21 阅读: 来源:大河网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宋红胜 通讯员 贺洪强 毛震

  金秋至,稻谷黄。黄河北岸的原阳县,17万亩优质水稻正在陆续收割,一幅金色的丰收画卷徐徐展开。

  原阳县种植水稻历史悠久,所产大米晶莹剔透、软筋香甜、适口性强。“黄金晴”是我省最早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并出口创汇的原粮,素有“中国第一米”之称。

  “黄金晴”承载着脱贫梦

  10月29日,看着成熟的“黄金晴”试验田,原阳县齐街镇南留侯村村民苗兴乐得合不拢嘴。“今年这块田亩产稻谷应在千斤以上,没有瞎籽儿,颗颗饱满!”

  守着“黄金晴”大米品牌的南留侯村是昔日的贫困村。今年3月,王全超来到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为彻底改善“黄金晴”产量低、收入少的局面,王全超帮助苗兴在自家9亩地种植了富硒稻米试验田,技术成熟后,再进行增收稻米的推广。

  王全超向所在单位原阳县供电公司的领导汇报,申请“报销”了试验田的所有种植费用。从稻米的选种、育种、插秧、5次富硒肥的喷洒、排灌水,到收获的颗粒饱满,都能看到王全超的身影。

  “咱们这块试验田属于纯天然绿色有机稻米,不仅没有化肥的添加,还高产增收,保证食品安全和口感。加上黄河水的浇灌、减成本增收益的专业技术,咱们肯定能打响脱贫致富的‘好牌’!”王全超自信地说。自从引用了富硒有机肥料,突破了粮产的“壁垒”,许多村民开始掀起种植富硒“黄金晴”的热潮。

  稻米“立体种植”带富一方

  在原阳县葛埠口乡娄彩店村的稻田里,也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放眼望去,习习秋风翻滚着层层稻浪,金灿灿、沉甸甸的稻穗在阳光照射下格外喜人。收割机穿梭在金色的田野里,稻农配合着机器不停地装车、运输。

  “我们合作社种了800多亩‘黄金晴’品种的水稻,亩产能达900多斤,按照今年5块钱一斤的市场行情来算的话,会有200多万元的毛收入。”原阳县德孝绿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娄彦杰说。

  “今年水稻总体长势不错,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是一个丰产丰收的年份。”原阳县高级农艺师师学文告诉河南商报记者,随着近年来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从插秧到收割,机械操作率达到了90%。新品种利用、科学施肥、防治统治等科技投入与科技成果在不断转化。同时,以大米为品牌的生态旅游、稻鳅共养、稻蟹共养等立体种植模式逐渐成为流行的生产模式,助力了脱贫攻坚,致富了一方群众。

  近年来,原阳县在强化稻米市场监管的同时,不断扩大优质水稻种植面积,把“黄金晴”“太空营养米”“富硒米”等特优稻米作为主打品种。同时,大力推广立体种养模式,培育优质水稻种植示范区。目前,稻农正在抢收水稻,确保近期所有水稻颗粒归仓。

扫码关注

Copyright ©2019-2020 Powered by © 河南社区网

主管主办单位:河南省敬老助老总会                      

协办单位:河南社区网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省老龄产业协会                 

技术支持:河南中原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河南得益律师事务所律师 段颖杰

豫ICP备20022765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