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6日,在国际社会工作日到来之际,也是《慈善法》通过实施五周年之时,新郑市华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走进新建路街道轩辕路社区、西街社区,围绕着“仁爱——美美与共”国际社工日的主题积极开展系列活动。
在举办“慈善+社工《慈善法》实施五周年——走进社区”宣讲活动中,华润社工陈宁以著名诗人孟郊《游子吟》中经典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为切入点来全面诠释“慈”的伟大含义,以参与社区防控防疫感人至深的故事来抒写“善”的高尚品质。在《慈善法》的讲解过程中,社工陈宁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地表达,来讲解严谨枯燥的法律条文。在她的讲解下:大家了解到慈善立法的历程、立法的宗旨和结构及立法的亮点,特别是对慈善资金的管理做了重点讲解。最后她说走在路上捡起一片垃圾,过马路搀扶老人,见了环卫工人问声辛苦啦……都是慈善,倡导大家“怀有仁爱之心,广行济困之举”。
在入户探访活动中,华润社工与社区志愿者感动于一户 “特殊”的人家。因突然出现的病灾,使其家庭生活处于困境,但这个家庭两个还在上学的孩子却在去年疫情最严峻之时,拿出自己两千多元的压岁钱悄悄地放到社区疫情防控站,后来还是通过监控查找才知道是他们家的孩子。“您自己一个人带着俩孩子生活,过去的一年多因颈椎骨折严重还一直卧床不起,这样一笔钱对咱低保户家庭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啊……”第一次参加社区家庭探访的志愿者小常好奇地问道。“这笔钱对我们这个家庭是很重要,但在我们家庭有困难的时候,咱办事处、咱们社区对我们都特别地关心,特别地照顾,捐助的捐助,照顾的照顾,我家的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去年突然出现的新冠疫情,特别是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们看到感人至深的防疫故事,孩子们也都感受到咱们社区干部在社区防疫的所作所为。我们也要为国家出份力尽份心意,孩子们能那么做,我支持、也欣慰………”带着颈椎固定器行动不便的女主人深情地说。
谈话中,华润社工和志愿者了解到她老公早年因病去世,而她自己突然生病后没有生活能力,还要养活两个孩子,靠国家低保金及大病救助、社区帮扶渡过难关。虽然生活艰辛,女主人没有以怨报德来诉说自己的不幸,相反却以自己实际行动,把接受到的爱心,爱护,帮助,在自己力所及之时回馈给社会,回馈给最需要帮助的人,她以实际行动阐释了“慈善为人人,人人可慈善”的深刻内涵。虽然她带着颈椎固定器特别艰难地坐着,可是在这特别的日子,她不知道的是,她看似“不美丽”的身形就像是天使一样带着光圈,影响着感染着我们在场的所有人员。 探访结束时,志愿者小常、小岳都主动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社区工作人员也表达定期进行探访,大家都表示要伸出援助之手,尽心尽力地帮扶到这个家庭。
随后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华润社工工作人员又走进困境儿童家中探访。结合着新郑市慈善总会“爱在黄帝故里”慈善创投项目,华润社工工作人员详细咨询困境儿童照料者的需求,主动给困境儿童照料者进行心理疏导,并建议她参与到后期开展的困境儿童照料者小组活动中去。“这样太好了,以后我不但能更好地学到更多照顾孩子的技巧,也可以有向人诉说的机会啦,也会有喘口气的机会了”困境儿童照料者激动地说道。同去的新建路街道的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又进一步帮助他们核实困境儿童所享受的享受国家相关政策及依据,同时主动地为困境儿童链接慈善资源为他争取合适他自身状况的轮椅。
在探访工作后,新郑市华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新建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主持下,和一起参加活动的神鹰救援队、西街社区居委会、轩辕路社区居委会及社区各物业等社会组织共同展开了“汇聚社工力量,助力社区发展”的座谈会,大家针对社区服务,社区治理,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工作方式、工作方法等宝贵建议和意见。大家纷纷表示以后的社区服务中勤沟通,多合作,形成“三社联动”的工作机制,更好地为社区居民做好服务。
意外惊喜的是,新建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西街社区、轩辕路社区,为辛勤工作在社区一线的社工们专门订制了突出“Ubuntu(仁爱-美美与共)我因我们而存在”的国际社工日主题的蛋糕,新郑市华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感动于来自街道办和社区的良苦用心,大家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到社区开展的系列活动来庆祝国际社工日非常有意义,不但加强了社会工作的宣传,展示了社工风采形象,还提升社区社会组织的凝聚力,扩大了社区服务社区治理的参与面。(大河报·大河客户端 通讯员 耿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