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红石”到“守红石”

时间:2020-09-01 01:12:50 阅读: 来源:河南日报





   
    “原想着封山育林后再也吃不上‘石匠饭’了,谁料到这红石老屋竟成了特色民宿,俺又重拾老手艺了!”8月27日,襄城县紫云镇雷洞村村民王黑孩激动不已,“去年‘五一’,村里来了3万多名游客,俺还现场制作红石石器呢。”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王黑孩便上山凿红石挣钱,村里的红石石器多出自他手。

  雷洞村又被称为“红石村”。该村党支部书记杨胜超介绍,百年来,村民利用红石建屋砌墙、垒堰修渠,造就了源远流长的红石文化。

  站在村口放眼望去,依山而建的红石民居掩映在满目葱茏之中,三五成群的游客来此,访古寨,赏美景,进农家,品美食。

  可在几年前,雷洞村却因为人多地少、封山育林等原因成了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不能守着绿水青山没饭吃。“雷洞村有啥?漫山遍野的红石建筑,村后就是紫云山风景区……”你一言我一语中,雷洞村决定成立襄城县雷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依托红石文化发展特色民宿。

  “我们本着群众需要、宜改则改的原则,开展特色老宅保护和破损建筑修复,动员村民将原有的红石院落以入股形式参与民宿改造,发展雷洞民宿文化产业园。”杨胜超介绍,该村不仅保留了红石渡槽、红石石磨、红石猪圈等传统农耕文化的老物件,还专门请王黑孩现场制作红石石器,展示红石文化。

  一期打造的“红石老匠”“老顽童家”等4家民宿,外观均红石蓝瓦、古朴典雅,屋内设计颇具匠心、特色鲜明,无不渗透着浓郁的乡土风情。

  去年“十一”,二期8家民宿投入使用。不断壮大的民宿产业,让雷洞村重新“活”了起来。村民王巧办起民宿“巧韵山居”和农家乐;村民杨佳佳当上了民宿管家,每月能领2000元工资……

  值得一提的是,林果销售也有了新渠道。“那78棵杏树,去年杏成熟时掉得满地一片黄。今年游客多,杏还没成熟就被预订完了。”雷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经理李洋指着村口的杏树采摘园介绍,特别是“果树认领”活动,不仅让游客尽享农耕乐趣,也让农户“轻松”享收成。

  雷洞民宿文化产业园自2019年5月开始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5万人次,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带动民宿及农家乐收益500余万元。今年7月,雷洞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有了这块国字招牌,我们的信心更足了。未来,我们会围绕紫云山深厚的明代文化底蕴和雷洞村独特的红石文化,朝着更有内涵、更有温度的民宿去发展,让‘日登紫云山、夜宿红石屋’成为我们的特色。”李洋表示。

  行走在雷洞村,不时会发现正在装修的红石老房,原来是村民想赶上三期、四期的民宿发展热潮。村民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强,从“卖红石”到“守红石”,守住的是绿水青山,守望的是红石乡愁。

  采访手记

  从“卖红石”到“守红石”,从贫困村到网红打卡地,雷洞村的成功得益于精准的设计和良性的干群互动。

  2017年,紫云镇制定《雷洞片区旅游规划》,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主导理念,依托紫云山风景区和独有的红石文化,大力发展集特色农家乐、林果采摘、民宿旅游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

  此外,政府主导、公司运营、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保证了雷洞民宿的蓬勃活力。小山村念活了致富经,穷山沟蝶变为国家3A级景区,绿色生态、乡村旅游成了雷洞村最大的财富。

  乡村名片

  雷洞村位于襄城县紫云镇西南部,全村有203户622人,耕地面积554亩。2016年,雷洞村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年底,该村贫困户全部脱贫。

  古时,雷姓村民自该县王洛镇阎寨迁至此处,因其多居窑洞,故此处得名雷洞。千百年来,雷洞村村民坚忍不拔、质朴务实、宽厚豁达、荣辱不惊,利用红石资源,维持生计、繁衍生息。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祁思元  薛迎辉)

扫码关注

Copyright ©2019-2020 Powered by © 河南社区网

主管主办单位:河南省敬老助老总会                      

协办单位:河南社区网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省老龄产业协会                 

技术支持:河南中原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河南得益律师事务所律师 段颖杰

豫ICP备20022765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