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鸟群栖处,山川入画来。进入旅游季,地处豫西山区腹地的栾川迎来了持续的客流高峰。
庙子镇庄子村迎来了一拨拨客人。“天天满房,早在6月的时候,房间都被预订到9月底了!”9月3日,“静语流年”民宿主人温天序笑着解释,疫情缓解恢复营业后,他们在网上搞了打九折优惠活动,房价从679元到1260元不等,15间客房一下子被预订了400多次。考虑到老客户,还预留了周五周六客房。
为何如此火爆?
“躺在床上看山景,特别好!”从郑州过来的刘女士望着窗外氤氲青山说,这里生态好,绿水青山、绿植花海,民宿小院环境也好,房间又大又亮,口碑好,我们一家三口提前好长时间也才订上的。我们不怕花钱,就怕不好。现在订房,贵的订得快,便宜的反而不好。
尽管今年受疫情和雨水偏多等影响,但庄子村乡村旅游仍风风火火。“风景”卖得好,庄子村村民们这些年可没少下功夫。
作为在外工作三十年的乡贤,温天序受镇里邀请回村扶贫并担任村支书。修路、吃水、用电等民生保障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后,致富怎么办?
村里生态底子还不错,抬眼就是绿水青山,又紧邻龙峪湾等景区,发展旅游“卖风景”自然提上日程。但怎么吸引更多人来玩,还是让温天序和村民们颇费思量。
提升颜值、改善食宿,这是村民们外出考察受到的启发。说干就干,把乡村规划和土地流转结合,投资改造民居,全村环境整治。庄子村经过“美颜”,更加整洁美丽,家家开起了农家乐。
“要想‘卖风景’卖出好价钱,还是要不断升级。”温天序说,近年来,旅游消费的理念不断提升,营造美丽环境、优化体验越来越重要。
为此,村里栽种了200多亩花木,美人蕉、荷兰菊、玫瑰、月季等花卉次第绽放,实现了三季有花;一条2公里长的亲河步道建成,供游客赏花、观景、垂钓、休闲……
为了引导村民跳出盲目增加床位的怪圈,往精品、中高端方向发展,村里还专门提出了农家乐房屋限高12米、最多3层、不允许超过10间房等规划要求,优化游客体验。
温天序身先士卒搞起了精品民宿“静语流年”。2017年扒老房子修建时,温天序带着家人走遍祖国大地,到婺源、莫干山、宏村等地考察民宿。经过选择,最终找了设计团队按新中式风格设计。“要通透、房间大、有院落,要有家的感觉。”温天序提出了设计要求。
为了融入周边美丽山景,屋顶修了观景台,视野开阔,绿水青山尽收眼底。房间一律落地窗,让游客在屋内,也能望得见山,感受到春花、夏草、秋叶、冬絮的四季变换。院子的小环境也是别有洞天,奇石、盆景、池塘、水车等,情趣盎然。
“乡村旅游做到一定程度,就要做减法,控制规模,提升品质、服务。”温天序说,农家乐适当缩减床位,经过提升,1个床位价格就可从百元涨到三四百元。
体验好了,“卖风景”也能卖出好价钱。如今,村里有了118家农家乐、5家民宿、2家精品民宿等各类乡村旅游宾馆,共有3900多个床位,村民人均收入突破3.5万元。
为了永葆绿水青山,庄子村又建了日处理300吨污水处理站、排污管网和人工湿地,来净化污水。村里还成立了保洁团队,每天两次回收垃圾,转运到县垃圾处理厂。
庄子村“卖风景”的故事,在栾川县近年来全域旅游发展的大潮中比比皆是。
拨云岭村,一个充满诗意名字的小山村,过去村民砍树开荒,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造成了“住在河边没水吃,住在山上没柴烧”的状况。认识到环境恶化带来的苦果,拨云岭村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改善生态,村民种上了核桃、高山牡丹,养了土鸡,开起了家庭旅馆、农家乐。
“每家种多少树都是有要求的,还发奖品奖励。”村支书杨来法说,村民家家种树,变荒山为青山,改善了生态,也搞起了旅游。
村民文克通开了一家名叫“云顶人家”家庭旅馆,庭院、房前屋后的山坡全部种上了核桃树。今年他的生意不错,5个房间10个床位都住满了。每天还要接待五六十名客人来吃农家饭。
“他这里的手擀面、炝锅鱼等农家饭很有特色,食材新鲜绿色,我们也是慕名而来。坐在这里看着山景吃饭,感觉不一样。”来自洛阳的游客马晓说。
“吃过饭的老顾客,时不时过来吃吃饭,喝喝茶,走走山路。”文克通认为,现在城市人愿意出来,用山林清风来洗肺,用农家饭菜来养胃,获得舒心、清静的体验。
上世纪90年代起,素有“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栾川,发展旅游“卖风景”。2019年,以旅游业为主导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35.3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互转化渐入佳境。
“靠山吃山,不同时期,吃法不同。”栾川县副县长王冲深有感触地说,砍伐木材、毁山开矿等,都是曾经的吃法。如今,生态旅游的吃法越来越有前景,“卖风景”,卖出好价钱,将打开更多“两山”相互转化的通道。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