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 孟向东 通讯员 康帆
贴春联、挂灯笼……2月11日,大年三十,淅川县毛堂乡庙沟村,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今年春节,娃没回来,走,恁老两口去我家过年!”“樱桃大王”闫国生热情地邀请邻居闫周娃两口子去他家吃饭。“这两天正剪枝,抓住春时管好你那5亩樱桃园,牛年还是一个丰收年!”几杯樱桃酒下肚,两个种田“老把式”又聊起他们心心念念的樱桃园。
时光回溯,十几年前,像大樱桃这样牵动他们心弦的是山上的钒土矿。闫国生回忆,当时挖掘机一响,净赚十几万元,全村几十个人跟着他赚得盆满钵满。“钱是挣了,心里却不踏实。”闫国生说,“满山都是钒土矿坑,风一吹,到处飞沙走石,庄稼的叶子上都蒙着厚厚一层灰,连年歉收。再说,咱把山吃空了,子孙后辈咋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的春风吹到了淅川丹江口库区,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区,县里开始禁止采矿、封山育林、关停污染企业、拆除网箱、关停畜禽养殖场……
庙沟村的钒土矿关闭后,村民又拿起了锄头,可全村289户1016人,散住在12平方公里的七沟八岗上。乱石旮旯地,牛都进不去;春耕一大坡,秋收得一锅。有矿不能开的庙沟村,成了县里的深度贫困村,贫困人口多达133户463人。
转机发生在2016年,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立足水源区、山区的区位特点,淅川县大力发展“短、中、长”三线产业,短线发展短平快产业,中线发展生态林果,长线发展旅游业,还出台一系列产业奖补、技术培训、品牌创建等扶持政策。上过林果技校的闫国生,迎来了大显身手的好时机。
“大樱桃耐贫瘠,市场前景好,适合在村里种。”2016年春节前,老闫流转了100多亩荒坡地。闫周娃和乡亲们就是在那时跟着老闫种大樱桃的。“坡地不出粮,县林业局包苗木,老闫包技术、包回收。”当年,在庙沟村,就有100余户贫困户跟着老闫种大樱桃600余亩,大樱桃成了全村脱贫致富的“金苗苗”。
随着樱桃树长大,村民们欣喜地发现,老辈们口中的“鸟语花香”又回来了,村里抬眼满山绿,低头扑鼻香。2020年夏,红果子挂枝,当年就卖了5万余元,经历过转型阵痛的庙沟村尝到了绿色发展的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