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人们现在的反应意识那是真没说的,这不,济源上层领导的巴掌事件才尘埃落定,余热未退,精明的商家就从一巴掌中捕捉到了新商机, 一款热门“巴掌饼”就横空出世,
巴掌饼!名字起的真好,不得不佩服这人的生意头脑,以后济源特产又多一个巴掌饼了,甚至可能久久流传,若干年后,当济源的好多代子孙吃起巴掌饼,好奇地问长辈:“爷爷,这饼为啥叫巴掌饼啊?有啥来历没有?”那爷爷可能会慢慢笑着对孙子讲述起来:“从前啊,有一个当官的……”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虽是针对的那些碌碌无为、只顾官帽的昏官,甚至一些徇私枉法的恶官而唱,然而,像张战伟这样的官员属于哪一类呢?说他贪腐,又查无实据,在经济上似乎是没啥问题,其他方面的问题又没有官方定论,也无从谈起。因此只能从个人胸怀、气度、能力几方面予以评说。这些方面各路掌握一手资料的大咖也已分析得透彻淋漓了,大家也知道的差不多了,无须赘述。
个人认为,张战伟之所以那么有底气敢扇人耳光,是因为掌握着市纪委这个权威部门。他本是从省纪委下来的,在这个系统耕耘了几十年,霸气惯了。当然,干这一行工作也应该霸气,唯唯诺诺,前瞻后顾,断是干不好这个工作的,此工作担负着反腐的大任,是民心所向的部门,也就得有黑老包那样的铁面无情才行。
可能是在此部门游刃有余,长期浸润,霸气二字自然就带在身上了。在济源期间,也把纪委的权力过度使用,当做一种震慑助力官威,谁不怯气?如曾经有老干部提了些建议,当然不是捧吹之类,这就逆了张书记的龙鳞,就安排纪委工作人员约谈老干部在某机关上班的儿子,时间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相当一段时间。
直到老干部被儿子央求给张书记上门赔礼,张的面子得到找回,这事才算结束。事情透出来一个信息:找我的麻烦,我有办法收拾你,有事没事约谈你一通,治“百病”!这样的动作让你说不出来啥,约谈你没不妥吧?没问题怕啥?
但明眼人一看就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为何老干部一赔礼就不查了,就没问题了?说明,约谈是手段,可谈可不谈,看你表现而定,知错了,可以不谈,不然,继续约谈。
针对市政府大秘,张战伟也是用的这一招,扇了耳光,安排纪委查大秘,和约谈老干部儿子那一式很像,可能来势更猛。具体现场情况有多个版本,甚至有互殴说法,但不管大秘再不对,一巴掌下去就注定了打人者的整体形象废了,职位越高越不能动手,一出手就收不回来了,官帽都可能打掉。
靠威风凛凛助成的官威必不长久,没有扎实踏实的工作水平和能力,“皇帝的新衣”早晚会被戳穿。
老百姓都是很朴实的,情感分明,是啥就是啥,这一个巴掌饼的出现虽有商机的成分在里面,有挣钱的动力在其间。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多少是有讽刺性在里面的,讽刺“官掌”的厉害,下官可以扇,更何况老百度姓了。有卖饼的,就有买饼人,听说是一锅12个,一天卖60多锅。
下附:
《济源流行巴掌饼》
作者/陈先义
一霸手的巴掌,
今天变成了一块饼。
济源人可真幽默,
把打人的“手"吞进腹中,
从此王屋山多了一味小吃,
小吃就叫巴掌饼。
一巴掌的故事,
连同这香喷喷的烧饼,
在济源万世留名。
百年千年之后,
人们一边吃饼,
一边讲述饼上的手,
以及手一样的烧饼,
让来济源吃饼的人,
都知道这里有个打人书记,
曾对部下使蛮逞凶。
还要记住一个柔弱女性,
那个当过海军的女兵,
面对邪恶表现英勇。
还得记住她被打的丈夫,
需要他做男人时他却装怂。
今天,那些厅级局级处级,
各级別的官员们,
到济源来莫忘来张济源饼,
据说吃了饼能叫人猛醒:
手不是用来打人的,
它要为民服务温暖百姓。
各级官员同志们,
都记住这巴掌饼的故事吧,
让我们官民之间,
减少冷漠多点温情。
还有那些卖饼的店小二,
那些大哥大嫂们,
假如有一天你卖饼发了财,
可千万别忘张书记啊,
他拥有手模儿的版权,
他才是故事的原型。
两块钱一个,
买饼,买饼。
突然想起了秦桧与油条的关系,油条的来历和秦桧有关系。岳飞被秦桧和秦桧妻子害死的消息传到民间之后,百姓们都非常气愤,其中就有一个卖面食的小贩,他用面粉捏成两个小人放入油锅中炸,并取名为油炸桧。
老百姓们都很喜欢油炸桧的寓意,争相购买,随着购买人增多,小商贩就把工序简单化,把面切成小条然后放进锅中进行油炸,也就是现在的油条了。
巴掌饼和油条,都是吃的食物,小商人创造,主角名声都不好。不由的让人遐想啊!
老百姓的智慧才真是厉害。
(孙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