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读书风气

时间:2021-02-02 12:54:37 阅读: 来源:原创



 

 

作者:汪振军

 

 

一个人喜欢读书,会变成一个有气质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城市的人喜欢读书,整个城市就会散发出浓郁的书香。城市因读书而富有气质,城市因读书而变得美丽,城市因读书而受人尊重。

 

郑州是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是举世瞩目的交通枢纽,“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城市,素有“九洲腹地、十省通衢”之名。近年来,郑州市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七,经济增速位居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之首,同时也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

 

如今,郑州正在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因此,培养广大市民的读书兴趣,激发广大市民的读书热情,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打造飘满书香的郑州,应当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郑州城市的阅读现状

 

有人说:“去一座城市应该先逛博物馆和书店。博物馆是城市的历史积淀,书店是城市的精神花园。”博物馆和书店都是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间,如果说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历史见证,那么书店则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坐标。

 

郑州的书店最有特色的是一些民营的、独立的实体书店。有人在网上专门列举郑州10个时尚实体书店:兆熹書店、钟书阁、中信書店、中原图书大厦·回声馆、方庭、尚书房、梁实書店、纸的时代、目录書店、芸台拾光書店。其实除了提到的这些书店,三联、城市之光、大河书局、我在、瓦库等也很有特色,有的书店已经与这个城市同行了几十年。

 

郑州从2004年起开展的全民阅读推广工作,连续15年不曾间断。绿城读书节已连续举办15届,是郑州市覆盖范围最广、活动项目最全、参与人数最多的大型综合性、公益性群众读书文化活动,也是开展全民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抓手。据不完全统计,15年来,绿城读书节共邀请省内外文化名人、专家学者800余人次,举办读书讲坛、读者见面会、签名售书会等各级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万余场(次),受益群众数以百万。为贫困山区和弱势群体募集图书26.8万册,码洋361万余元,受益群体逾30万人。

 

在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的全国“书香之家”评选活动中,郑州市共有15个家庭荣获全国“书香之家”称号。(书香一路满绿城 河南省郑州市15年全民阅读推广巡礼,发表时间:2018-11-2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18至2019年度,郑州市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6.91本,比全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的4.67本高2.24本,比上年同期下降1.99本。(郑州市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6.91本 你的阅读时间够吗?发表时间:2019-04-24 08:19:23 来源:映象网 )

 

2019年郑州公布《郑州市城市书房建设方案》,提到郑州市今年将建成50个城市书房,目的为推进全民阅读、打造“书香郑州”,这对于提升郑州文化实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郑州城市阅读存在的问题

 

郑州虽然位列“八大古都”之一,如今人口已经突破1000万,城区面积突破1000平方公里,GDP突破1万亿元。但整体而言,城市的发展速度与文化内涵不成比例、规模与质量不成比例、人口与素质不成比例。“商而少文”可以说是郑州城市文化的突出问题。城市文化发展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城市规模发展的速度、人口增长的速度、GDP增长的速度。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城市内涵有待提升。

 

郑州文化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主要还是认识的误区。历史上的郑州曾经是商代的都城,今天仍有不少人认为,郑州发展应该定位于“商都”,但这个“商都”却是“商业”的“商”。

 

于是,郑州人最津津乐道的是亚细亚的“商战”,是曾经的“二七商圈”,是曾经红极一时的各大商业批发市场,是今天城市核心地带拨地而起的商城。

 

由于观念的误导,郑州始终弥漫着商业主义的气息。到处都是新开发的房地产楼盘,而很多社区周围又是大大小小的商店、饭店,很少看到公共图书馆、书店、书屋、书吧。五颜六色的商业广告占领着街道、店铺、公交和地铁空间。公交上和地铁里极少有人看书,大家都沉迷于手机的世界里。

 

整个城市缺少读书的氛围,缺少精神食粮,缺少书香的熏陶。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买了几套房,挣了多少钱。

 

据调查,在最喜欢的阅读媒介方面,郑州本年度市民最喜欢的阅读媒介前三位与去年相同,依次是:手机阅读、其他互联网终端阅读、纸质图书,分别占68.3%、13.2%、13.1%。手机阅读占据首位,说明读书的风气还没有形成。“全民阅读”远没有展开,有的人只是催促自己孩子好好读书,自己却一本书也不读。

 

比起新兴的城市深圳,郑州还有不少差距。深圳读书月举办了20年,参与人数近1000万人,成为典型的“书香城市”。

 

今天的深圳,热爱阅读已成为一种时尚生活方式甚至“新民俗”。深圳人均购书量连续28年保持全国第一。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深圳成年居民人均阅读纸质图书7.23本,超出国民阅读量2.56本,人均阅读电子图书11.21本,超出国民阅读量7.89本。深圳已建成的五大书城成为了重要地标。(一座城市文化基因的生成与绽放——深圳读书月二十届回眸和展望,作者:艺衡 发表时间:2019年11月1日 来源:深圳特区报)


 

三、观念转变:由商业城市向文化城市

 

对于一个人来说,只有钱却没有文化,那就是个暴发户,不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只注重商业而不注重文化,城市就显得没有品位,更没有长远发展的动力。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灯塔,是城市的气质,是城市的空气。没有文化氛围的城市是没有品位、没有素质、没有个性、没有发展潜力的城市。读书是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晴雨表,是衡量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指标。

 

过去有一种说法,一个城市的强弱取决于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而今天“文化流动说”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城市因人员流动而充满活力,城市因海纳百川而包容多样,城市因不断创新而产生动力。

 

一个城市的文化发展,主要不是取决于它的“存量”,而是取决于它的“增量”。主要不是看它有如何辉煌的过去,而是看现在发展的势头。

 

今天,郑州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成长的关键期,而在这一时期,植入了什么文化基因,确立什么样的价值导向,它将最终决定这个城市的气质、气韵,决定这个城市的品质、品位,决定这个城市的未来走向,决定这个城市发展的影响力。因此,从商业城市向文化城市转型非常重要。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的过程就是塑造自我的过程。它不仅给人知识和力量,还改变人的心灵与气质。哲学家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学者季羡林说:“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

 

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作家毕淑敏说:“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的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地笑了起来,独享其乐。

 

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时有哭泣呢! 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中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而这种欣悦,是多么的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且永不磨损。”

 

有人说,“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厚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阅读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阅读是一个人学习的基础,更是陶冶情操、培养性格的有效途径。”此话有理!

 

今天的阅读可分为两种,功利性阅读和非功利阅读。对于个体而言,功利阅读是专业阅读,是技能阅读,是生存阅读。除此之外,人文的、审美的、艺术的则是非功利阅读,素质阅读。

 

一个人仅有功利阅读、专业阅读、技能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非功利阅读、人文阅读、素质阅读,这是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必要条件。

 

从当今社会的阅读趋势看,手机阅读、网络阅读、娱乐阅读都不能代替读书。因为前者是碎片化阅读、消遣式阅读、平面化阅读、无中心阅读、浅表性阅读、无定力阅读,而后者是系统阅读、深度阅读、中心阅读、逻辑阅读、知识阅读、心性阅读、定力阅读。所以前者永远代替不了后者,后者要永远优于前者。前者是自由的、散漫的、随性的,后者是自律的、认真的、刻苦的。

 

从某种程度上,能坚持读完一本书,考验的不是一个人的聪明,而是一个人的定力。读书的过程是自我挑战的过程,读书的过程是克服困难的过程,读书的过程也是磨砺心性的过程。

 

真正的读书是艰苦的,但艰苦之中有快乐。人只能经历过痛苦才能收获快乐。

 

西方著名媒介文化研究学者尼尔·波兹曼在他的著作《娱乐至死》中,提到了两本书。一个是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一个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

 

在这两本书中提到两种文化倾向,一个是强权下通过恐怖措施来控制人们的自由,一个是通过快乐的驯服来消磨人们的思想。尼尔·波兹曼认为未来更会朝着赫胥黎式的方向发展,我们渐渐会沉迷于自己所热爱的事物中。

 

毁灭我们的不再是我们所憎恨的事物,而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

 

今天,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各种媒介信息海量地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源源不断,让人应接不暇。从微博、微信,到今日头条和抖音,我们无时无刻不被各式各样的移动媒介所影响。大数据、智能化、个性推送让人们越来越沉迷于“信息茧房”之中,自得其乐,不能自拔。

 

手机网络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毁掉了人的思考和判断能力。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悖论。

 

如何走出这个悖论,那就是读书。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这句话说明了人之为人的高贵。

 

人的高贵在哪里?不是仅仅满足自己感官的快乐,而是追求精神的高远。它是一个人的“诗与远方”。对于一个城市而言,读书风气是否形成,这是检验一个城市精神的重要标尺。把读书作为一种自觉、自律、习惯、爱好,城市自然会变得文明而风雅。

 

世界经验表明,阅读指数与创新指数高度契合,走在全球创新前列的,往往都是阅读排在前列的国家。比如以色列,它是全世界公认的最富创新力的国家之一,也是最善于学习的国家,人均每年读书高达64本。瑞士、瑞典、英国、美国、日本、德国等均如此。

 

对于现代城市发展来说,读书精神的磨砺与城市精神塑造浑然一体。人生是一本书,城市也是一本书。阅读书籍,也是阅读城市。如果把读书精神的激励与城市精神的弘扬连在一起,市民的精神水准就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水准。

 

倡导全民阅读,不仅能够提升个体的精神水平,而且能够提升城市的精神水平。阅读不仅塑造个体的精神世界,而且塑造城市的精神世界。“书香城市”就是让阅读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变成一种自觉风尚。

 

阅读的风尚就是城市精神的风尚。一个城市只有具备了精神的能量,才会产生进步的能量、创新的能量。喜爱读书的城市一定是有创新活力的城市!


 

四、读书是城市公共文化建设的硬任务

 

“书香城市”建设不能只是号召,只有变成一种硬任务去落实,才能产生真正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专家、社会、企业、媒体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形成合力。

 

1.加强城市立法。制定《郑州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落实建设“书香城市”的各种指标和考评体系。

 

2.加强硬件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搞好公共图书馆建设。除了加强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外,还要特别加强农村村级和城市社区图书阅览室建设。

 

3.举办全民读书月,将本辖区人均读书量作为考核指标。

 

4.在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重要街道开设24小时书吧。

 

5.评选“书香家庭”“书香社区”“读书标兵”“个人书房”“城市书店”,政府给予奖励。

 

6.建立公共服务网络。开放数字图书资源,在公交、地铁、广场、街区建立免费网络,让市民免费下载和阅读图书资源。

 

7.广泛支持开展各种读书会、交流会,举办读书征文活动。

 

8.每年向全体市民推荐10本书。政府、企业、学校免费发放,围绕10本书开展各种读书延伸活动。

 

9.政府、企业、社会设立公益活动基金,支持各类公益读书活动。

 

10.各种媒体大力宣传读书活动、单位、个人,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扫码关注

Copyright ©2019-2020 Powered by © 河南社区网

主管主办单位:河南省敬老助老总会                      

协办单位:河南社区网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省老龄产业协会                 

技术支持:河南中原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河南得益律师事务所律师 段颖杰

豫ICP备20022765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