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金腾
胡佩兰医生于2014年1月22日5时30分驾鹤西去,享年98岁。去世的前一天,她还在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当看完了最后一个病人,胡佩兰医生说了一句她平时常说的口头禅:“病人看完啦!回家吧。”像她这样耄耋高龄的医生,仍然坚持在医疗第一线,在全国也是少有的。
胡佩兰医生1916年3月29日出生于驻马店汝南县城北关。祖籍浙江绍兴,清末曾祖父曾在汝宁府做官,后举家搬迁到汝南落户。其父从小受良好的儒家教育,成年后在汝南开馆训蒙。胡佩兰出生在这个书香门第之家。父母爱如掌珠,以“纫秋兰以为佩”之意,为她取名胡佩兰。
胡佩兰三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出身于外交官家庭,思想开明,识文断字,既重视对子女传统教育,又注重现代文明思想,胡佩兰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她早期曾经想学做律师,为能为穷人打官司,最终走上了学医之路。她遵循“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古训,不能治国安邦平天下,便要救死扶伤为黎民。在那样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中,胡佩兰跟随学校从开封流亡到豫西南、陕西等地。在家庭的支持下,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于1944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院,同时也培养了她克服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河南医学院历史悠久,师资雄厚,学生学习刻苦努力,多年来还培养了著名眼科医生张、武汉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专家(我的外科启蒙老师)赵烙言等名医。
胡佩兰从河医毕业后曾一度在汉口行医。1950年,响应政府号召加入了汉口铁路医院,后调入郑州铁路医院,一直工作到70岁退休。
胡佩兰的儿子胡大一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病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多有建树,至今还活跃在医疗保健战线上。胡佩兰每月的退休金足够让她衣食无忧了,完全有条件安享晚年退休生活。但是她却选择了治病救人继续发挥余热。家人都劝她歇歇,但她却不愿意闲着, 胡佩兰说:“活着总得对人有点儿用处,对人没一点儿用处多没意思啊!”正是在这种朴实的“对人有用”思想的激励下,她创办了“胡佩兰妇科专科医院”——郑州最早的民办医院之一,用自己的专长奉献给社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2005年她找到了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陈启明院长,开设了“爱心门诊”,将收入的40%捐赠给希望工程。
胡佩兰医生2011年主动报名参加青年志愿服务队,成为其中年龄最长的志愿者,从此开始为社会公益事业奔波。日常生活中她省吃俭用,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却用自己节约下来的工资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平时她的处方很少有超过100元的,诊治病人遵循让病人少花钱,医好病的原则。
胡佩兰医生有为病人服务一辈子的满腔热情,有无私奉献的人生追求,有淡泊名利、默默无闻的高贵品质,有对工作鞠躬尽瘁、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纵然有诸多原因,如果我们医务工作者都能像胡佩兰医生那样,一心一意救治病人,心怀慈悲,把患者当作亲人、当作朋友,共同面对疾病这个敌人,还会有什么医患矛盾呢!如胡佩兰医生常说的那样:“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对病人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与医生配合。不管面对哪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作自己从医的第一个病人看待。”
胡佩兰医生在平凡的医疗岗位上,铸就了一座永恒的丰碑,孜孜不倦成了所有医务人员的榜样。2013年,她荣获了“感动中原十大人物”;2014年荣获“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在颁奖活动现场上她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人活着,就要留下脚印,我老了,更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守好这个阵地,要经得起检验,多为群众看病。”
胡佩兰精神正如2014年2月10日荣获“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颁奖词中宣读的那样:“技不在高,而在于德;技不在巧,而在于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扈江离上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胡佩兰先生你是济世的仁医,是时代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