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金腾
河南人或在河南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都会哼上几句豫剧唱腔。听到“刘大哥讲话”,不等下句“理太偏”出来,就知道这是常香玉《花木兰》中的唱段。当响起了“辕门外三声炮”,不等唱出“如同雷震”,就明白这是马金凤《穆桂英挂帅》中的唱词。豫剧是我国最为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老剧种。
郑州的老戏迷们没有不知道豫剧“十八兰”的。十八兰是十八位豫剧名家,她们不仅姓名中都有“兰”字,而且十八兰都是十几岁就在郑州唱响成名,都成了台柱子。后来各自领衔一个剧团,如西北香玉剧社的常香玉;安阳的崔兰田;台湾的毛兰花……河南豫剧在全国美名远扬“兰花”盛开。
最近有音乐家将豫剧朝阳沟中的“亲家母,你坐下,咱俩说说知心话”选段,改编成了交响乐,上演后好评如潮,现已飘过大洋在彼岸开花结果。
十八兰是中国戏剧史上的奇迹,是谁创造的呢?我想现在知晓的人并不多,他就是豫剧界一代宗师周海水先生。周海水先生自1938年在郑州创办豫剧学员班名“太乙新班”,辛勤耕耘了30年,“兰花”绽放全国。
周海水,男,1894出生,荥阳县王村乡韩村人,1949年前后寓居杜岭中街。他擅演须生,素有豫西“一周三张”(周海水、张福寿、张小乾和张同庆)之称。他善用河南梆子豫西府调的下五音,吐字清晰、行腔圆润、优美动听,早年在汜水、荥阳一带演出,倍受群众欢迎。
1924年他和河南梆子祥符调(即豫东调)著名须生张子林在开封联合演出《收吴汉》。1925年以后,又演出《白蛇传》《审诰命》等剧目,从而为河南梆子的东、西两大流派进一步交流,推动豫剧艺术创造出新的流派,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
周海水连续培养学生长达30年之久,曾先后培养出许多著名演员。1935年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曾拜他为师。二十世纪30年代末,在他主持的太乙班里,曾涌现出闻名艺苑的十八位女演员,这便是世人熟知的“十八兰”。“十八兰”中有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崔兰田;有把豫剧带到台湾的毛兰花,以及刘兰玉、周兰凤、刘兰仙、马兰风、王兰琴、祁兰芳等,周海水为豫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
1949年2月至1952年6月,周海水任教于郑州专署文工团,后来又组建剧团在郑州公演。剧团改组为国营后,周海水担任主要领导,并在荥阳县豫剧团任教。1956 年,周海水调入开封地区豫剧团。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名老艺人唱腔集》曾录有他演的《伐东吴》《哭殿》选段。1965 年,周海水因患癌症在郑州杜岭中街寓所与世长辞。当时豫剧门徒及同仁百余人护送其灵柩至原籍,安葬于祖茔。
周海水女徒崔兰田(1926—2003年),山东省曹县人,4岁时随母亲逃荒到河南,1934年流落郑州。1937年11岁的崔兰田考入杜岭街的太乙新班学艺,拜周海水为师。学艺期间表现出了艺术天赋,边学边演出,在许多传统戏中,扮演主要角色,成为闻名河南的“豫剧十八兰”之一、豫剧大师和豫剧五大名旦之一。
崔兰田历任安阳市豫剧院院长、安阳市戏曲学校校长、政协河南省第五、第六届委员,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崔兰田创造的崔派艺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民间一度流传着“三天不吃盐,也要看看崔兰田”的顺口溜,表达了戏迷们对崔派艺术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