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岚
行走在郑州市中原区的大街小巷,从造型独特的路铭石到隐形井盖,从见缝插绿的街角小花园、微景观到曲径通幽的游园、生态廊道,从文化气息浓厚的主题文化墙到路边供市民晒暖的休闲座椅……那些原本狭窄脏乱的老街道经过综合改造后,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干净整洁、亮丽无比的精品街。在中原区发生惊艳蝶变的不只是道路,还有那些老旧小区。以前那些私搭乱建、垃圾遍地、摊贩占道、乱停乱放比较严重的老旧小区,如今被改造成了高品质的“花园洋房”。
综合提升让老街换新颜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中原区的互助路,映入眼帘的宽敞道路上,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被美丽的绿化带分隔开来。那些原本悬在半空中如蜘蛛网般的线缆不见了,商贩们搭建在路边的违建没有了。道路两侧,新增的党建文化墙吸引着路人驻足观看,休闲椅上,不时有路人坐在上面歇脚。在这条路上,你看不到裸露的泥土,“见缝”都被“插绿”了。
据中原区城管局市政科科长尚振营介绍,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改善人居环境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巩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加快推进城市道路综合改造工程,中原区结合实际情况,决定对互助路、颍河路、华山路、宏河路、工人路、伊河路、洛河路、前进路进行综合改造。
“过去,互助路由于道路界线不清,人车混行、机非混行的情况比较严重,路面年久失修,坑洼不平。空中架设的各种线缆多达47条,横七竖八,凌乱不堪。”尚振营说,该局在对互助路进行综合整治改造提升时,更加突出人文关怀,从“道路”向“街道”转变,增加侧分带,实现行人优先、非机动车优先,人车分离、机非分离,人行道贯通、盲道贯通无断点,增加行人过街天桥和安全岛,着力打造四季有绿、街道有活力、空间有特色、以人为本的示范性街道。
尚振营说,自2019年11月以来,中原区动员全区力量,有力开展道路综合改造建设各项工作。尤其是今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工人们加班加点施工赶进度。道路是城市的筋骨,体现着一座城市的精气神,把城市道路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是最大的民生。按照郑州市“一环、十纵、十横”试验段道路综合整治提升要求,中原区实现城市“序化、洁化、绿化、亮化”的目标,打造了能够体现中原区底蕴和现代化水平的道路街区,推动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
道路的变化只是中原区“四化”的一个缩影,接下来,该区会有更多的优秀路段在市民眼前亮相。据了解,“十三五”期间,中原区启动建设道路(管廊)142条,总长度约208公里,完成投资约43亿元,洛河路、文秀路等33条道路竣工通车,支线路网进一步畅通,常西湖新区、中原新区骨干网络加快布局,轨道交通1号线、5号线建成通车,6、9、10、14号线按照市定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全区进入轨交时代。
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关怀”至上
昨天上午10时,尽管已是寒冷的冬季,但记者行走在经过综合改造后的老旧小区——桐柏路191号院时,看到这里仍是绿意盎然。曲径通幽处,市井风情如一股暖流直达心底。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优美的歌声,从小区的小食堂里传出。记者推门进去,看到里面人头攒动,一群头发花白的老年人,正在开心歌唱。近200平方米装修一新的小食堂里,窗明几净、温馨典雅,由于不到饭点,老人们便趁机练歌。86岁的顾永怦大爷说,他们经常在这里练歌,已经学会了500多首歌。
据中原区建设路办事处计划路社区党建专干王莉莉介绍,该小区的小食堂是专门为解决老年人吃饭开设的。自开张以来,小食堂天天爆满,不仅院里的老年人到此就餐,附近小区的老年人也闻讯而来。目前,在小食堂办理就餐服务的老人有100多人。食堂经营主要由社会组织负责,财政予以一定补贴。
中午,92岁的施阿姨和老伴儿互相搀扶着走进小食堂,一碗红枣银耳汤,一份土豆烧鸡块,再加上豆腐、青菜,一荤两素的菜肴为10元钱,米饭和例汤免费,70岁以上老年人政府再补贴3元,不爱吃米饭的还有馒头、包子、面条可以选择,而且管饱。十几块钱,老两口的午饭舒舒服服就解决了。
据了解,桐柏路191号院是上世纪50年代建的小区,有29栋楼529户居民,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六成,独居老人就有110位。看到老人们生活不便,街道办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决定在小区建个小食堂,以解决老人们的吃饭问题。对于腿脚不便、生病的老人,小食堂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志愿者小分队还负责将饭菜专门送到家里。
建设路办事处党政办主任许军峰告诉记者,桐柏路191号院始建于1953年,由苏联专家参与设计建设。随着时光的流逝,楼顶失修漏水、外墙风化脱落、道路坑洼不平、管道跑冒滴漏、私搭乱建严重、公共服务缺失……让昔日的“明星楼院”褪去了光环,成了居民怨声载道的问题小区。自去年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作启动以来,办事处聚焦民忧、民需、民心、民盼,“关怀”至上,在改造现场支起帐篷,成立临时党支部,社区干部、施工方、监理方蹲点驻场,“保质量、保进度、保安全”,落实“一拆五改三增加”改造要求,构建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美丽社区。
老旧小区在综合改造中蝶变“美墅”
作为郑州居住小区的“活化石”,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郑州最大商住小区——汝河小区,在见证了郑州这座城市不断发展的同时,自身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这是汝河小区吗?我没走错吧?”昨天上午,从外地回来探亲的周女士一走进汝河小区,便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在她的印象里,正对小区北大门的道路两边,是一个挨一个的摊位,几乎将道路堵严,别说汽车通行,居民骑自行车都得下来推着从缝隙里钻行。
“以前,道路两边全是小吃摊和卖杂货的,如同乡下集市,到了夜晚,整个小区内的道路都会被卖烧烤、小吃、大排档的小贩占据。每天早上,食客走了以后,满地都是垃圾和残羹剩饭,别提多脏了。”周女士家住在汝河小区72号楼,7年前调到外地工作,近3年没回来探望父母。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小区现在的变化如此惊人。
记者在汝河小区采访时看到,这里道路干净整洁,每栋楼的外墙被重新粉刷,红黄相间,在绿树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私搭乱建比较严重的小区中心广场,如今变成了游园,里面建有亭子长廊,还安装了休闲椅和健身器材。游园北侧,建了一个书店,里面暖气十足,小区里放学早的孩子可以到这里看书、写作业……
汝河路街道办事处汝河小区社区主任刘继红告诉记者,汝河小区作为2019年老旧小区改造重点楼院,共108栋楼,涉及3640户。围绕“一拆五改三增加”重点工程,汝河小区共拆除违章建筑450处,铺设水、电、暖、燃气各种管线50千米,整修路面1.8万余平方米,完成墙内外粉刷25万余平方米,修缮屋面防水2.05万平方米,新增绿地2000平方米,新建养老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培训中心等。
据介绍,中原区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老旧小区改造、城市道路综合改造等项目一线建立临时党支部。强化责任导向,创新推行“三蹲三保”工作制度,有力推动“三项工程、一项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该区始终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直面问题,以“量体裁衣”的细致解决问题,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颜值”,用“工匠精神”打造城市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