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要闻
河南如何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发展生态农业助力农民增收

时间:2020-09-15 14:18:27 阅读: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政务记者 申华)“去年我家的香菇和珍珠花收入8万块钱,今年更好,香菇和珍珠花一共收入16万块钱,明年估计卖得更多,我不穷了、富起来了……”桐柏县朱庄镇粉坊村村民代表吴传生这样说。在河南,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金钥匙,为农民打开了脱贫致富的大门。

  9月15日上午,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河南省“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新闻发布会——生态扶贫专场,重点发布全省上下落实生态扶贫重点任务、打好生态扶贫硬仗的亮点成就,讲述生态扶贫一线工作人员指导群众脱贫致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脱贫攻坚质量的奋斗故事等,并回答记者提问。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余纪云介绍,河南把生态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全力做好“生态补偿扶持、生态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生态产业发展”四篇文章,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积极的、显著的作用,得到了群众好评和点赞。

  创新建立宅基地复垦券制度

  交易面积和收益均居全国第一

  生态护林员政策用大家形象的说法就是:“一人护林、全家脱贫”。从2016年到2020年,全省争取生态护林员专项资金由每年的1亿元年增加到2.93亿元,选聘护林员由1.8万名增加到4.2万名,集中在河南兰考、卢氏等38个国家级贫困县和罗山、西峡等4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实现带动4.2万个贫困户12万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河南全面落实国家生态护林员政策,设立护林员公益岗位,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2017年以来,我省累计争取国家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6.83亿元,累计聘用生态护林员12.5万人次,人均年收入6200余元。2017年以来,落实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0.9亿元,受益贫困户8000户。落实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9.42亿元,受益贫困户8.42万户。创新建立宅基地复垦券制度,将贫困地区复垦的建设用地指标在全省范围内交易,2017年以来累计交易宅基地复垦券18.91万亩,为贫困地区筹集资金351.98亿元,交易面积和收益均居全国第一,以真金白银助推脱贫攻坚。

  全省已有16个省辖市获评国家森林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一

  森林旅游收入达160亿元,惠及5万个贫困家庭

  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河南做好生态工程建设文章,持续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发挥重大生态工程带动作用,加快推进沿黄湿地公园、伏牛山植物大观园、太行山绿化和天然林保护等国土绿化工程建设,持续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开展“森林河南”建设,加快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大力推进“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冬春两季义务植树成为长效机制,大造林大绿化格局初步形成。2017年以来,全省53个贫困县完成营造林1251万亩,吸纳11.8万贫困人口参与国土绿化工程建设,人均增收2200元。加快推进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总投资约63亿元的248个子项目全部开工。“十三五”以来,我省生态修复面积达42.75万亩,直接带动2.8万贫困人口就业,新增耕地7.74万亩,新增林果用地2.8万亩。在贫困地区新建省级湿地公园21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36个,39个县(市)正在开展省级森林城市建设,全省已有16个省辖市获评国家森林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一。每年依托森林旅游收入达160亿元,惠及5万个贫困家庭。

  提升贫困地区生态品质留住美丽“乡愁”

  2017年以来新增水土流失防治面积475平方公里

  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切实提升贫困地区生态品质。河南集中政策优势,一体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水土流失治理和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切实改善贫困地区人居环境,增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2017年以来,累计筹措水土保持补助资金9.4亿元,新增水土流失防治面积475平方公里,贫困地区水土保持措施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量3200万吨。在贫困地区新修梯田33万亩,配套建设排灌沟渠199公里,生产道路189公里,原来“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为“三保田”,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推广产业化经营模式

  资源“活了”,贫困户增收了

  在生态产业发展方面,深挖生态资源优势,推广“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统筹推进林下经济、森林康养、林果加工和乡村旅游发展,带动贫困地区形成“生态保护、环境美化、群众增收、区域发展”的“多赢”局面。目前,全省经济林面积达到1650万亩、花卉苗木基地300万亩,参与农户120万户,其中贫困户20万户,户均年收入6860元。2017年以来,新建特色经济林和花卉苗木基地92.5万亩。引导220家林业龙头企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5万户12.61万人就业,人均年增收3650元。创建旅游扶贫示范县13个、生态旅游示范镇132个、特色村450个,带动32万贫困群众增收。

  特色经济林、木本油料、花卉苗木、森林旅游等绿色富民产业为助力农民脱贫致富,河南省林业局副局长王伟介绍,近年来,我省先后在贫困地区新建油茶、核桃、软籽石榴、杏李等特色经济林及苗木花卉生态产业基地,如渑池县坡头乡不召寨村全村种植花椒3000亩,亩均收入1.3万元,依托花椒产业实现整村脱贫。

  春华秋实石榴红,绿色发展谋共赢

  “一花一菇”走出生态产业脱贫路

  桐柏县朱庄镇粉坊村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总面积 13.4平方公里,山多地少,全村总人口342户115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273人,贫困发生率23.6%,2018年粉坊村已整村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降到1.38%。省林业局驻桐柏县朱庄镇粉坊村第一书记鄢广运已连续6年驻村扶贫,提起粉坊村的情况,他介绍道,根据粉坊村的特点确定了“一花一菇”的生态产业脱贫路子。“一花”即山野菜珍珠花,利用荒山、荒坡发展730亩,亩产值达2000元,受益群众达210户。“一菇”即香菇,建成1万平方米、年种植40万袋香菇的大棚,按照“村委会+基地+农户”的模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村香菇种植从2016年的60万袋发展到今年的150万袋,产值达1100万元,户均增收7000多元,村集体年增收20多万元。通过发展“一花一菇”产业,全村群众有了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

  “我们这里有水不能养鱼,有山不能放牧,有矿不能开采。可以说,保护生态环境,保证水源质量,是张河村的使命。”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家祥介绍,南阳淅川县张河村是个“特殊”的地方,因位于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保护好生态环境和水源质量对于村子来说至关重要。全村768户3289人,耕地面积5386亩,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户62人。既要确保一池清水,又要确保村民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在产业发展上,张河村确定了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放弃培育多年的鲜椒、青皮豆、高糖南瓜等特色产业。在即将通水之际,全村将5000多亩土地,以每亩800元全部流转给河南仁和康源农业公司,村企共谋发展。自2015年以来,张河村发展突尼斯软籽石榴5000多亩,实现了水清民富“双赢”目标。

扫码关注

Copyright ©2019-2020 Powered by © 河南社区网

主管主办单位:河南省敬老助老总会                      

协办单位:河南社区网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省老龄产业协会                 

技术支持:河南中原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河南得益律师事务所律师 段颖杰

豫ICP备20022765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