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要闻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丨新型城镇化激发内需潜力

时间:2020-11-04 11:35:38 阅读: 来源:大河网

    “郑中心”引领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推动“1+4”郑州都市圈建设,构建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半小时”轨道核心圈,成为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加快构建洛阳都市圈,发挥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规模效应

郑州郑东新区魅力无限 资料图片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省委省政府立足农业大省、人口大省的省情,坚持走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型城镇化路子,以人为核心,将中原城市群作为主平台,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

  □河南日报记者 栾姗

  新型城镇化是消除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也是最大的内需所在。河南实现了由乡村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的历史性转变,每年有超过150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进而推动消费升级,带来基础设施、地产、新零售、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多个领域的巨大需求。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省委省政府立足农业大省、人口大省的省情,坚持走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型城镇化路子,以人为核心,将中原城市群作为主平台,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

  以人为本——有序推进农民进城

  城市比农村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更好的公共服务供给,有更多的消费选择和消费机会。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释放“人的城镇化”内需潜力,让更多农民“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对于人口大省河南来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同许多农村00后一样,方城县的康媛媛从上学起就一直随着进城务工的父母在外,用她的话说,“早已习惯了城市的生活和节奏”。渴望定居城市,成为乡亲们口中的“城市人”,是她的梦想。

  梦想的实现,离不开相关政策的配套落实。

  农民进城,基础在户籍,关键在社保,根本在就业。为此,河南不仅要让进城农民完成身份的转变,更要实现他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这需要拿出一套高质量的“农民进城”方案。

  “进得来”,降低落户门槛。郑州市中心城区落户年限由持有居住证5年降低至1年、参加社会保险年限由2年以上降低至半年,全面取消其他城市落户限制。

  “留得住”,保障同城待遇。在国务院规定居住证持证人享受6项基本公共服务和7项便利的“规定动作”基础上,增加了60岁以上享受免费乘坐公交和跨区域补贴政策2项“自选动作”。

  “过得好”,“人地钱”挂钩。化解传统的土地城镇化弊端,财政转移支付、城镇建设用地新增指标、基建投资安排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调动地方政府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积极性,千方百计提供就业岗位。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和保障下,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一步一个台阶”:2016年城镇化率在全国由上年的第27位上升到第25位;2017年城镇化率突破50%,实现了河南由农业人口大省向新型城镇化人口大省的华丽转身;2018年、2019年城镇化率增幅连续两年居全国首位,一批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便捷落户。

  优化布局——提高城乡承载能力

  河南当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21%,低于全国7.39个百分点,和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省情紧密相关。基于这种现状,如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河南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抓住城镇体系上下两头,统筹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让都市圈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相得益彰,形成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动车组”,促进城乡共同高质量发展。

  一条正在修建的许昌至郑州机场的城际铁路,在新郑综保区新招录的报关员李亚超眼中,承载着“两城一家”的惬意生活。近些年,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大城市,带来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房价趋高、资源环境不堪重负等一系列问题。面对日益凸显的“城市病”,李亚超选择在郑州工作,“待遇高,机会多”;回长葛安家,“守着父母,伴着山水”。

  中原城市群建设推动交通一体化,高铁、城铁、地铁无缝衔接,让农村人口更加理性地看待“进城”与“留守”。

  一方面,“都市圈”让农民想“进城”,正在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发挥极化效应,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构建“半小时”轨道核心圈,以全省8.7%的面积,集聚了近20%的人口和超过30%的经济总量,形成“1+4”郑州都市圈,成为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洛阳都市圈应势而起,发挥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规模效应,与郑州都市圈一起唱好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双城记”。另一方面,“美丽乡村”让农民愿“留守”,县域国土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90%,人口约占80%,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在县域治理“三起来”和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推进下,中小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魏后凯说,新时代赋予乡村新内涵,“留守”也可以很“高大上”。河南的城镇化不以农村的衰落为代价,而是引导鼓励更多的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

  创新制度——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新型城镇化,“新”在以人为核心,人口在空间上的集聚,既促进消费需求,也拉动投资需求,释放经济增量。

  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数据显示,2019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00.9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63.75元。尽管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已经连续多年超过城镇居民,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仍达2.26,未来仍有继续缩小的空间。而新型城镇化会使更多农民通过转移就业提高收入,从而使城镇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研究表明,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拉动投资增长3.7个百分点,拉动消费增长1.8个百分点,至少可维持4%至5%的经济增速。2019年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相差18.62个百分点,尚有2039.26万人处于“半城镇化”状态,亟待“进城安家”,激发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巨大投资需求。

  未来15年,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我省落实扩大内需战略、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和发力点,创新机制体制的空间还很大。

  ——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着力推进中原城市群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网络化发展。

  ——建设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能城市,着力推动城市内涵式、集约化、绿色化发展。

  ——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着力推进跨省域、跨板块联动发展。

  ——破除阻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着力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何雄说,把河南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城镇化依然是最大潜力,也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持续动力。

  方兴未艾的城镇化,正为亿万河南人走向更高水平的美好生活打造新空间。

扫码关注

Copyright ©2019-2020 Powered by © 河南社区网

主管主办单位:河南省敬老助老总会                      

协办单位:河南社区网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省老龄产业协会                 

技术支持:河南中原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河南得益律师事务所律师 段颖杰

豫ICP备20022765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