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要闻
2020年度河南五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时间:2021-03-21 22:30:31 阅读: 来源:大河网

  河南日报记者  温小娟

  3月19日,由省文物考古学会和《华夏考古》编辑部主办、在三门峡举行的2020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上,经过演示汇报、评议、投票等环节,2020年度河南五大考古新发现结果现场揭晓,巩义双槐树遗址、淮阳时庄遗址、洛阳伊川徐阳墓地、洛阳白草坡村东汉陵园遗址、隋唐洛阳城玄武门遗址入选。此外,“渑池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被专家推选为特别关注考古新发现。这是河南考古新发现举办12届以来首次设立的新奖项。

  此次评选共有10个项目参与终评。从参评项目文化内涵来看,涉及早期文明、黄河文化、夏文化(夏代)研究、商周文化研究、都城与城市考古、东西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等多个领域。

      双槐树遗址:“一门三道”,开中国大型宫殿式建筑形制先河

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家蚕

  2020年,双槐树遗址无疑是全国考古界一颗闪耀的明星。该遗址发现了距今5300年左右的“河洛古国”,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双槐树重要考古成果发布当天,网络关注量便达数亿人次,并持续多天“霸屏”。

  在“河洛古国”发现之前,许多人认为,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这一中华文明形成的初期,“周边星光灿烂,中原暗淡”。“考古发掘表明,围绕双槐树周边的郑洛地区、黄河两岸星罗棋布的同期数百处仰韶遗存和城址,拱卫着都邑‘双槐树’,显示出双槐树是这一时期华夏集团的政治中心,而这个时期正处在历史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双槐树‘河洛古国’是华夏正脉。”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说。

  值得一提的是,该遗址大型院落建立在大型版筑夯土地基之上,具备了高台建筑的基本特征,其空间组织形式及“一门三道”的门道遗迹,开了中国古代大型宫殿式建筑形制先河,堪称“中国最早的宫室建筑”。

      淮阳时庄遗址:中国最早的“粮仓”,为何类似“吊脚楼”

时庄遗址地上式粮仓

  该遗址南部发现了一处夏代早期的粮仓城,有29座分布集中且罕见的仓储遗迹。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粮仓城,为研究我国古代早期国家的粮食储备、统一管理和可能存在的贡赋制度等提供了极好的实物资料。

  从粮仓的建筑形制看,可分为圆形地上建筑和圆形或方形地面建筑两类。“它们的建筑形制与我国考古发掘的一些粮仓建筑模型十分接近。就地上建筑这类粮仓来说,类似‘吊脚楼’结构,底部有多个‘土墩’立柱,其上铺垫木板作为仓底,自下而上普遍铺垫粗颗粒黏土隔水层和细颗粒黏土防水层以及建筑外侧涂抹细泥等,对仓储粮食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潮作用。”淮阳时庄遗址发掘队领队曹艳朋说。

  曹艳朋说,在时庄遗址周围还存在至少13处同时期的聚落,共同构成了庞大的区域性聚落群,对于重新认识夏代早期的社会组织结构、管理水平和国家治理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伊川徐阳墓地:印证两千多年前“戎人内迁伊洛”

徐阳墓地出土的编钟

  2020年年底,一座春秋时期西北戎人的王级大墓在洛阳伊川徐阳墓地被发现,进一步印证了2600多年前陆浑戎迁徙、融合的历史。

  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吴业恒介绍,从随葬品和葬式葬制来看,这座墓地标号为M15的墓葬与该区域出土的其他墓葬一致。徐阳墓地自2013年发掘至今,共清理墓葬150多座,以东周时期墓葬及陪葬车马坑为主体遗存。东周墓葬葬制、器物组合及葬俗具有典型的周文化风格,但在车马坑或墓内放置马牛羊头蹄的殉牲习俗与春秋时期中国西北地区戎人葬俗存在关联。另外,时间跨度及活动区域与“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的陆浑戎相吻合,徐阳墓地应为陆浑戎遗存。这一重要发现证实了文献所载“戎人内迁伊洛”的历史事件,是研究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迁徙与融合、文化交流与互动的重要资料。

      白草坡村东汉陵园遗址:“石头”纪年器物廓清陵园“真面目”

白草坡村东汉陵园遗址出土的石圆形器

  白草坡村东汉陵园遗址属洛南东汉帝陵,位于洛阳市庞村镇白草坡村东北。作为洛南陵区距离洛阳最近的陵园,结合文献记载,考古人员在前期就推测其为桓帝宣陵,但一直缺乏有力证据。

  令人欣喜的是,最新发掘出土带有“光和三年造”(公元180年)题记的石圆形器,使得白草坡村东汉陵园“真面目”被廓清,基本确认为汉桓帝宣陵。这一发现对进一步明确东汉帝陵遗址的布局、了解东汉陵寝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该考古项目负责人王咸秋说,“光和”为东汉灵帝年号。桓帝去世之后,汉灵帝刘宏于建宁元年(公元168年)即位。虽然东汉时期存在皇帝在位时预建寿陵的情况,但是根据文献记载,灵帝文陵位于邙山陵区,且基本确认刘家井大冢为灵帝文陵,因此这件灵帝时期制造的石器,应是桓帝陵园内使用的。这是东汉帝陵地望问题研究的重大突破。

  目前,东汉时期帝陵陵园的总体布局得以确认。东汉王朝共有12座帝陵,除汉献帝禅陵外,其余11座均在东汉国都洛阳境内。

      隋唐洛阳城玄武门遗址:发现宋代花圃,有疑似种植牡丹的迹象

隋唐洛阳城玄武门遗址

  玄武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是隋唐时期洛阳宫城北门,与应天门相对。在玄武门下,发生过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改周复唐事件——“神龙政变”,女皇武则天自此退出历史舞台。此后,唐中宗把玄武门改名为神武门,至北宋时期,玄武门被废弃。

  “玄武门是宫中军事事件的主要发生地,门外有驻军守卫,对整个宫城起着重要保护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工作队队长石自社说,玄武门遗址为隋唐洛阳城遗址的重要部分,目前已探明玄武门遗址的建筑形制、确切位置和沿革变化,理清了应天门、玄武门等宫城建筑群的空间关系,为隋唐至北宋时期宫城的形制演变探索提供了重要资料。

  另外,让大家十分感兴趣的是,遗址清理出土了宋代花圃遗迹,跟现代牡丹种植形态几乎一样,比如排距、花坑土壤等。从研究结果看,花坑土壤不是在当地取土,而是专门从外面配置,更加适合牡丹生长。石自社说,若能确认,这可能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北宋种植牡丹遗迹现象。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扫码关注

Copyright ©2019-2020 Powered by © 河南社区网

主管主办单位:河南省敬老助老总会                      

协办单位:河南社区网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省老龄产业协会                 

技术支持:河南中原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河南得益律师事务所律师 段颖杰

豫ICP备20022765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