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疫情来袭,淮河路街道办事处亚新社区的老赵-赵华就做起转运员,骑上他的“宝马”小三轮,穿梭在亚新社区三个固定点位和两个流动点位之间,负责样本收集转运。
清点样本、消毒、填写样本交接单,老赵的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每次都不忘用他那略带沙哑的嗓音叮嘱道:“我去转运了,有不够的物资或者有什么需要的给我打电话”。
转运标本看似跑跑腿送送样本,其实工作量很大。亚新社区的采集点位比较分散,每次老赵走完这一圈,都要用掉一个小时的时间。
每次转运,老赵为了确保样本数量精准,样本不漏液,老赵都要用他的“火眼金睛”,再检查一遍。只见他重新打开样本箱,放在桌子上,眼睛先平视扫描一遍,哪个样本盖子没拧紧、哪个样本数量不够,他能一眼看出来,然后把盖子重新拧紧,与扫码的同志仔细核对。
老赵有腿疼的毛病,疼得厉害的时候,他会躬下身子,使劲在腿上按几下,然后站起来抖动几下,便又身轻如燕地奔赴下一个采集点。老赵还有不离身的“百宝箱”,“老赵有转运箱码没、老赵给我一个扎带.....”但凡有需求,老赵就会像变戏法似的从他的“百宝箱”里,变出你想要的急需的东西。
转运的老赵累并快乐着,党龄31年,他时刻铭记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问他希望疫情结束后干什么?他说要去住院治疗他腿疼的毛病,去陪伴一下他那80多岁的老母亲。说这些话的时候,七尺男儿汉,眼里泪光闪闪。(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吕高见 通讯员 彭雪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