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广路街道天擎社区位于贺江路69号,辖区面积0.86平方公里,服务5个居民楼院,3495户、9000余居民、2家公共单位、1266家企业和商户。为高效推进“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天擎社区运用网格机制,强化统筹指导,细化工作措施,迅速打开“摘星夺旗 三级争创”的工作局面。
组织强基筑堡垒,争创“支部过硬星”
天擎社区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通过加强党建文化阵地建设,不断提升社区“两委”班子的思想政治素养,积极打造政治坚定、组织健全、队伍过硬、机制完善、服务优良、保障有力的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通过组织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工作制度体系化“三化”建设,提升班子战斗力。并延伸“一核多元”组织体系的触角和枝叶,通过志愿组织、社会组织、公共单位、物业、居民自治组织等多元力量,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关键时刻站出来、打头阵、当先锋。
推进“红色物业”创建,争创“共建共享星”
一是网格互动,问题明晰。社区充分运用“一征三议两公开”制度,持续聚焦群众需求和基层治理问题,围绕“打造服务阵地、提升治理水平、汇聚共建合力、创新智慧平台、做优文明实践、健全长效机制”等目标抓好工作落实,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通过拓展沟通渠道,搭建社区平台,召开多次座谈会,鼓励辖区党员、居民、物业、民警、志愿者等共同参与进来,及时掌握群众的实际需求与困难,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推动各项工作稳步有序开展。二是红色物业,标准建设。社区以党建为引领,结合各楼院发展状况,全面实施专业型物业管理模式,成立各楼院物业党支部,完善红色物业软硬件建设,让物业“红”起来。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建立红色“三方联动”工作模式,即由社区、物业、业主代表组成的红色正三角互通方式,通过加强沟通联系,补齐物业服务短板,努力实现社区治理共同参与的目标,进一步提高居民自治能力和水平。
持续深化“三零”创建,争创“平安法治星”
天擎社区坚持预防在线、源头治理,着力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让社区成为居民安心的港湾。一是筑牢社区第一防线 “无疫社区”全面保持。社区精准施策、科学防控,坚持党建引领,以创建“无疫社区”为抓手,绷紧一根弦,织起一张网,形成一个环,严格落实各项防控举措,推动闭环管理、精准管理落到实处,切实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二是宣传教育全面覆盖 构筑全民安全防线。社区积极组织辖区物业、企业共建单位召开全民法制宣传、安全教育推广会,通过线上微信群、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线下利用户外LED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发放宣传页等途径做好宣传,构筑全民坚固防线。三是应急处置完善 点‘燃’安全意识。在辖区居民楼院、商业楼宇等地点积极开展防汛应急演练,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应对自然灾害的自救互救和转移避险能力,辩别对突发事件风险源的预判性、警惕性,增强应急防御意识,切实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截至目前,天擎社区基本实现了“三零”,为创建“平安法治星”保驾护航。
切实提升服务保障,争创“幸福和谐星”
天擎社区还紧紧围绕“幸福和谐星”创建标准,通过理论学习和服务群众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一是齐参与 党群服务便捷化。以固定党日活动为契机,发挥老党员在政治宣传、协助参谋方面的带头作用,聚焦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组织广大党员畅所欲言,商议群众烦心事、揪心事的解决方案,为社区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强阵地 志愿服务常态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让居民“一站式”享受志愿服务、“心灵驿站”为居民群众提供心理咨询平台、文化站多功能活动室满足群众文体活动的需求、基层宣讲队向群众讲解政策……针对辖区居民需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真正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优化营商“微环境”,争创“宜业兴业星”
一是天擎社区本着“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宗旨,组建“政务服务团”、“创业服务团”和“党建指导团”三支队伍,为企业发展注入“红色能量”,助推辖区都市广场“红立方”新经济党建联盟落地生花;二是积极构筑“开放运行、共同服务、抱团发展”的发展路径,积极引入“二七区青年企业家协会”,融合“红立方”理念,实施“青创圆1452”工作模式,通过开展党建共建系列活动,利用微信群、集中学习等方式将相关优惠政策传达到各个企业中,建立跨区域共享式双创平台;三是发展新经济党建联盟,以党建带团建,团建带发展,不断激发党组织、党员和青年企业家内生活力,放大“红立方”新经济党建联盟红色辐射效应,企业由各自为战变成抱团发展,赋能辖区经济发展,助力企业活力无限。
社区第一书记毛慧玲;书记、主任李合强调:要提高站位,扛牢政治责任,把“五星”支部创建作为当前的政治任务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结合“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压实工作责任,着力破解难点痛点堵点,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田育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