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端研讨会”在京举行

时间:2019-11-25 17:19:45 阅读: 来源:中国养老网

  11月19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民政部、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龄协会共同主办的“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斌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杨震,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副巡视员李德宏,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副司长韩爱兴,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秉文,北京医院院长王建业,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复旦大学资深教授彭希哲等有关部委相关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作主旨演讲。

  本次研讨会以“新时代新国情新对策”为主题,围绕“老龄政策制度”“健康养老服务”“老龄社会治理”等内容展开深入研讨。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作了题为《综合应对老龄化的挑战》的主旨演讲。他提出,以老龄化为主要标志的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是全面而深刻的挑战,从而需要综合应对。综合应对至少包括观念变革及社会氛围再造,老有所养与老有所为有机结合,政策体系的重构与责任共担机制的建立,相关制度的不断优化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秉文作了题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在于“六个高度重视”》的主旨演讲。他认为,积极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要发挥中国特有的体制优势,归纳起来要“六个高度重视”:一是全党和全民要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工作,凝聚共识;二是要高度重视部际协调机制的建设,建立一个高于部际层面的常设协调机构;三是要高度重视人口和养老金制度的预测工作,未雨绸缪;四是要高度重视社会民间力量的参与,建立立体式多层次混合型的社会保障体系;五是要养老方式的三位一体,不可偏废;六是要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的国民教育工作,要将人口老龄化进入初级国民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院长、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王建业作了题为《推进中国健康老龄化的战略与实施》的主旨演讲。他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人口老龄化阶段,疾病患病率显著增加,疾病负担加重,同时老年人群健康管理供需失衡,对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新的挑战。推进健康老龄化进程,要以维护老年人健康权益为中心,以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老年健康事业,紧抓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监护、安宁看护六大任务,构建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作了题为《农村养老服务现状、挑战与对策思路》的主旨演讲。他提出,农村是我国应对养老挑战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当前农村养老服务呈现出供给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但养老服务仍存在供给能力有限、总量不足、服务网络尚未形成等问题。优化农村养老服务供给路径,应从制定专项中长期规划、提高共享水平、创新供给机制、推进服务网络建设等方面着手,抓住乡村振兴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作了题为《夯实社区基础,整合养老资源》的主旨演讲。他强调,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及其应对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亟需进一步改革创新,形成中国方案。基层社区是提供为老服务的第一线,也是各种养老资源汇集的地方,但目前存在资源配置碎片化,资源浪费与资源短缺并存等问题。应当夯实社区基础,建立资源整合、多元协同、供需匹配、数据融合的整体性社区为老服务体系,利用物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在社区着力推广建设复合型的综合服务数据和资源配置平台,激发市场活力,形成机构、社区、居家为老服务的有机链,精准对接为老服务的供需双方,提升为老服务的整体质量和广大老年人口群体的获得感。

  全国老龄委各成员单位联络员或信息员,部分地方卫生健康委(老龄办)负责人和相关同志,中国老龄协会机关干部,老龄领域专家学者,论文集入选作者,涉老社会组织和企业代表等参加会议。(来源:央广网)

  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斌:逐步缩小不同群体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差距

  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总结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成就和经验,研讨我国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11月19日9:00,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端研讨会”,此次会议的主题“新时代新国情新对策”。

  以下为文字实录:

  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斌: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相当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据有关方面预测,202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2035年左右将突破4亿人,到本世纪中叶将达到4.8亿人左右的峰值。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还与转型发展中的诸多问题相互交织、相互重叠,使我们面临的挑战更大,应对的任务更繁重、更复杂。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各项决策部署,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建立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老年社会保障和服务安全网,老龄事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老龄产业活力持续激发,全社会敬老爱老的氛围日益浓厚,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进入新时代,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持续加深;老年群体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升级,对老龄事业发展寄予新期待;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对老龄产业提出了新课题,需要我们从对国家、对民族、对未来负责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加强战略思维,未雨绸缪,有效的应对。

  下面,我从几方面讲讲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意见。

  一、坚持强化顶层设计,推进老龄问题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战略性、前瞻性和针对性,是老龄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等要求,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代老龄工作指明了方向。新一届老龄委成立后,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推动老龄各项工作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全国人大近年来多次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对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老龄事业发展作出制度性安排。要切实落实好这些顶层设计的目标任务,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完善老龄法规、规划、政策、标准体系,确保在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前,关键领域的政策制度全面成熟定型,逐步实现老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新时代老龄工作方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要切实加强党对老龄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在老龄事业发展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根本保障。将老龄事业发展重点任务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部门规划,使老龄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清晰界定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家庭、个人的责任边界,整合优化相关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好、保护好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和和从事老年产业的积极性,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发挥社会组织的重要补充作用,鼓励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参与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公益性产品和服务;发挥好家庭养老的基础作用,坚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更好满足老年人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需求。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行政、部门密切配合、群团组织积极参与的老龄工作机制,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老龄社会治理大格局。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和发展老年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

  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应以保障基本养老、医疗、照护需求为重点,加快健全多支柱、全覆盖、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老年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健全养老保障制度体系。改革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缩小不同群体之间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差距。大力发展企业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尽快形成涵盖基本社会养老保障、职业保障、家庭保障和自我养老保障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

  二是健全健康保障和服务体系。认真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以“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引领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健康老龄化。加快构建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覆盖城乡、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努力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健全完善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医保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基金统筹层次,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大力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

  三是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从传统的供养制度向社会化、市场化服务体系转型。巩固居家养老的基础地位,对家庭成员照顾老人给予政策支持,发挥家庭在老年人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强化社区的平台和枢纽功能,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对接供求信息,培育和引入专业化的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洁、助行、助浴、助急等基本服务,在城乡社区建设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活动站等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发展适应多层次需求的养老机构,不断提高养老机构的照料、护理、康复服务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重点推进护理型养老床位建设,发挥养老机构集中照料失能老人的支撑作用。做深做实医养结合,加强医养结合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的合作与衔接,充分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专业优势,发挥家庭医生作用,整合精准服务,提高对社区居家老年人健康服务的质量。不断深化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拓展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扩大养老服务消费和就业创业,健全养老服务监管体系。

  四、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老龄产业。

  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不断提升的收入水平、持续升级的消费需求,决定了我国老龄产业具有广阔市场。应加强规划引导和扶持,将老年产业培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加强产业政策扶持,加快形成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群,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企业、知名品牌、知名产品。支持养老服务产业与健康、养生、旅游、文化、健身、金融、地产、互联网等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新模式。着力发展老年用品制造业,引导支持相关行业、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开展老年用品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补齐老年用品供给缺乏的短板。积极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开发移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便携诊疗监护设备和照护服务机器人等高智能、高科技、高品质的老年用品。加强老年消费市场的监管,健全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严厉打击侵害老年消费者的违法行为。

  五、坚持弘扬孝亲敬老文化,培育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在孝亲敬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赡养老人,大力发展老龄事业,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习近平总书记这个要求我们要认真落实好,要树立良好家风,教育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养老的责任。把孝亲敬老传统美德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列为公民道德建设、党员干部教育、中小学德育和村规民约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敬老月”、敬老文明号创建等品牌活动,着力培育和表彰孝亲敬老的先进典型,稳步发展普惠性老年人优待服务项目,让更多老年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多做雪中送炭的好事,广泛开展老年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加的文体活动。充分展现老年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引导老年人保持健康心态。这一点非常重要,现在我们国家老年痴呆的人口比例增长也是比较快的,关于老年健康、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情况,一会儿王院长会专门讲怎么样加强老年健康问题。要大力倡导并组织开展“银铃行动”,重视发挥老年人的作用,为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提供更多机会、平台和制度保障。培育和发展老年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社会组织,引导老年人有序参与。

  六、坚持开放兼容,加强老龄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

  准确把握我国在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历史方位,广泛开展老龄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积极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的同时,与各国分享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方案。近年来,我国在老龄领域开展的双边、多边合作,以及与相关国际组织开展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要继续加强与联合国有关机构、国际涉老组织和有关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主动参与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积极参与全球及地区老龄问题治理。实施全方位高水平的开放战略,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老龄产业聚集。加强政策对话和学术交流,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老龄领域的影响力。(来源:中国网财经)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民办养老机构过半 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内涵日益丰富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19日在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端研讨会上表示,全国民办养老机构占比超过50%,养老服务体系内涵不断丰富,下一步将推进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

  “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动了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目前,我国民办养老机构占比还在不断提升,北京、上海这一数字已超过80%。”李邦华说,同时,我国自2017年起在全国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累计整治服务隐患39万多处,养老服务质量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完善。

  此外,我国养老服务领域的资金保障也不断增强。李邦华介绍,“十三五”以来,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和民政部彩票公益金每年投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50多亿元;社会投资也日益踊跃、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形成了财政资金为引导、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养老服务多元投入机制。

  在多项政策保障和推动下,我国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不断优化,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服务持续蓬勃发展。据李邦华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到17.33万个,其中,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有2.99万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有14万多个,全国养老服务床位有735.3万张。

  据了解,国家有关部门将加快在制度、供给、支付、监管等方面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李邦华表示,推动建立全国基本养老服务制度的相关研究已经启动,下一步,将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协调发展,重点发展护理型、嵌入式、综合性养老服务,推进医养康养衔接,构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同时,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养老服务领域“放管服”和扶持政策落地,推动政府由直接提供者向服务购买者、监管者转变,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支持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主体。(来源:新华网)

  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副巡视员李德宏:我国将积极探索养老保险制度“多腿走路”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民政部、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龄协会共同主办的“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端研讨会”11月19日在北京召开。会上,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副巡视员李德宏说,从企业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情况来看,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均呈稳步增长态势,制度运行整体平稳。下一步,将加快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政策体系,在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保障需求,实现一、二、三支柱协调发展的格局。

  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2018年,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从2.33万亿元增至3.74亿元,年均增长12.5%,总支出从1.98万亿元增至3.15万亿元,年均增长12.2%,略低于总收入增长率;基金当期结余从3458亿元增至5891亿元,年均增长14.2%,累计结余从3.06万亿元增至4.77万亿元,年均增长11.7%,基金可支付月数一直稳定在17个月以上。

  李德宏说,今年以来,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最大的特点是在“一减一增”中确保了当期发放。“一减”就是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工作,预计包括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在内的全年减费额将达到3800亿元以上,超过年初确定的3100亿元的目标。“一增”就是继续调整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5%,1.18亿人受益,其中企业养老保险相应增加支出1420亿元。

  面对“一减一增”带来的基金收支压力,人社部重点加大基金中央调剂的力度,将调剂的比例提高到3.5%,并对调剂办法进行了完善,加大对当期发放困难省份的支持力度。2019年全年,中央调剂总规模6300亿元左右,22个省份受益1500多亿元。

  随着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总量、人均GDP、人均预期寿命和人均受教育年限不断增加,中等收入人群和高素质劳动者比重不断提高,这些为发展养老保险事业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同时,经济结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特别是人口结构的急剧变化,对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养老保险事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从制度内外两个方面讲,制度外主要是‘一老一新’,制度内主要是‘一低一短’。”李德宏说。

  所谓“一老一新”,“老”就是人口老龄化。对职工养老保险来说,老龄化使参保缴费人数少、退休人数多,制度抚养比逐步走低,待遇刚性增长成为制约制度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新”就是新业态。随着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新就业形态从业群体日益壮大。但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职业技能低、职业发展可持续性较差、人力资本支撑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劳动关系认定难,就业岗位、工作时间、工资收入呈现三个“不确定”。李德宏坦言,相比于传统的以企业或工厂为主体、以劳动合同为基础、以单位为依托的社会保险而言,如何把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全球范围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所谓“一低一短”。“一低”就是统筹层次低。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走的是一条先试点后推开、自下而上的路径,由县级统筹开始,逐步向市级统筹、省级统筹乃至全国统筹迈进,统筹层次低制约了政策的统一性,不利于人员流动,最为主要的是导致基金地区之间不平衡,存在结构性矛盾。

  “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劳动力大量流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情况下,不同省份之间抚养比和基金结余差距拉大。2018年,累计结余在2000亿元以上的7个省份占全部结余的2/3。”李德宏说。

  “一短”就是缴费年限短。2018年,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全部新退休人员平均缴费年限为26年,其中缴费15—20年的比例为40%,缴费15年的比例为26%;以个人身份参保的新退休人员,平均缴费年限为20年,其中缴费15—20年的占69%,缴费15年的占46%。平均缴费年限短,既导致参保人员待遇水平低,又不利于改善制度的抚养比。

  李德宏表示,按照“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和“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要求,针对“一老一新”的新形势和“一低一短”的突出矛盾,人社部将坚持并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尽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通过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开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做大做强全国社会保障战略基金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强基金保障能力。

  “我们将继续稳妥实施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缓解地区之间基金结构性矛盾,同时,全力推进基金统收统支的省级统筹制度,确保2020年底之前所有省份都实现基金统收统支的省级统筹。在此基础上,建立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李德宏说。(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端研讨会”在京举行,专家学者共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策

扫码关注

Copyright ©2019-2020 Powered by © 河南社区网

主管主办单位:河南省敬老助老总会                      

协办单位:河南社区网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省老龄产业协会                 

技术支持:河南中原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河南得益律师事务所律师 段颖杰

豫ICP备20022765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