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社区,最多花3元钱,就能吃到热乎的午餐。”这是老人们所羡慕的理想生活。信都区“养老助餐”服务将老人们的这种理想带入现实。
近年来,在推行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建设的同时,部分空巢、高龄等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也凸显出来。今年,信都区民政局正式启动老年人助餐(午餐)配餐服务试点,原育才社区、原园林社区等为5个首批启动的取餐点。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越发严重的背景下,采取“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掏一点”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午餐,可以说是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的一种创新尝试,开启了居家养老的新模式。老人除了可以在社区取餐点享用低价午餐,还可以与邻居们聊聊家常,为子女减轻压力,无疑深受社会欢迎。
不过众口难调,在这种养老模式规模日益扩大的过程中,或许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事实上,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的多种养老服务都面临成本增加、经营亏损,难以长期维系的生存问题。我们如何长久地办好养老助餐,推出更多养老服务项目,使其发展叫好又叫座,是亟需思考的问题。毕竟,养老助餐项目的意义不只是一顿饭。
如何让助餐、医疗护理、文化娱乐、生活照料等多形式的养老服务项目得以开展并走得长远,建立长效机制是关键。
为了保证养老服务项目的公益性,政府投入必不可少,但也需要充分利用社会多方资源,拓展服务项目,更应该在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上做文章,才能让养老服务持续发展。
还可以借助线上平台,创新养老服务形式,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成为集社区资源、邻里交流、志愿服务于一体的“养老服务新模式”。
我们也期待更多的养老服务项目能真正建立起良性的运行机制,并能在其他社区广泛推广,让养老服务新模式成为老龄化社会便利民生的创新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