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 柯杨 王平
一组最新发布的数据相当“硬气”:截至2020年年底,河南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6.7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61个百分点,实现了从“低起点”向“较高水平”的跨越。
居民健康素养,是指个人学习健康知识技能,并用来维护自身健康的一种能力。老百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80%的心脏病、中风、II型糖尿病,以及40%恶性肿瘤的发病——这其中每个数字放在我省,都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省进一步加大了防疫知识的普及力度,积极助力疫情防控中原防线的夯实与筑牢。
一道既丰盛又好吃的“健康科普大餐”
4月19日,“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专项行动走进汝南县。这是专项行动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原建设,全新打造的“升级版”。
这个“升级版”的阵容堪称“豪华”:“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荣誉称号获得者高延征、郑福增、张卫青,省级“十大健康科普人物”陆建义、陈小兵、刘芙蓉等专家都来了,他们走进社区、学校、农村,带来了多个主题的健康科普讲座。
“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这是群众对专项活动的普遍评价。
2018年以来,由省卫健委、省扶贫办、省文明办联合开展的这项行动,先后走进全省41个县区。通过成立一支健康扶贫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一次覆盖县乡的科普讲座、推广一套健康素养标准课件、举办一次乡村医生科普技能培训等方式,打出了“十个一”组合拳。截至目前,全省已开展健康巡讲培训8.3万场,健康巡讲覆盖563.2万人次,义诊341.5万人。
一场与群众零距离的暖心交流
一场专项行动,获益的不仅是老百姓,也包括加入“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专家团队的医疗专家。
参加专项行动以来,省级科普专家周刚经常收到报喜消息:很多“老烟民”说听了他的劝,烟戒了,血压降了,得病也少了。
省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陈小兵的“防癌40字诀”,借助专项行动插上了传播的“翅膀”。很多听过他讲课的群众,成了他的抖音“粉丝”,每天都会打开手机,跟着他动起来。
用省人民医院骨科医生王亚寒的话说:面对面讲述、手把手示范,始终是健康科普的最好方式。不管路有多远,我一定坚持走到大家面前。
近三年来,“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已建立志愿服务团队119支,来自临床一线、健康教育、疾病防控、科普领域的专家4312人次走进贫困地区,把健康科普的种子播撒在广袤的中原大地。
一次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成功实践
接地气,有底气。专项行动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贫困地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工作途径,自身也成了一张叫响全国的科普“名片”——先后成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获得“河南省第四届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称号,并被列入省委、省政府乡村振兴战略《河南省乡风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十个一”工作法还被评为“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
最近几年来,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走出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攀升线: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别达到10.21%、14.38%、19.11%。2020年更是大幅超过了国家规定的20%的目标任务。
“这一专项行动,是我们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突破口,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重要举措。通过组织健康科普专家走基层、下乡村、进农户等志愿服务,促进了基层群众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达到少得病、晚得病、不得病的目的。”省卫健委主任阚全程说。
今年,省市两级“健康中原行”将在所有县区全面开展,把专项行动融入精神文明建设、融入爱国卫生运动、融入全民健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健康能力,为健康中原建设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