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职驻村不是挂职‘镀金’,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虽然任务艰巨,但使命光荣。现在石嘴村的发展越来越好,村里也有了自己的产业,但我深知接下来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希望两年驻村工作能够交出一份令村民们满意的答卷……”半年多的驻村经历,让85后的峡窝镇石嘴村驻村第一书记吴浩晨感慨万分。
石嘴村是2014年市定贫困村,于2015年脱贫。全村常住人口596户、2412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10户、1300人,占全村总人数的54%,年人均纯收入5700元。
自今年3月9日吴浩晨到任后,花大量时间挨家挨户走访,第一时间摸清吃透村情底子,尤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精准摸底,快速熟悉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并寻求正确路径,将政策落地到石嘴村。
走访结束后,石嘴村的真实情况让他“揪心”。村内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谋生,当地就业机会很少,村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大部分是因病致贫,村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参与性不高,产业发展后劲不足,这一切都深深地刺痛着吴浩晨的心。
围绕组织振兴 协助村委加强党建工作
经过深入调研,吴浩晨发现石嘴村党员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多数党员干部沿袭传统工作思路;村里人才资源匮乏,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经过相应技能培训、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较少。
为此,吴浩晨协助村党组织规范“三会一课”活动,通过学习切实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加大现有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探索能有效增强先锋模范作用的活动载体,建设一支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强有力党员队伍;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手段,加大对党员的基本理论、农村政策、法律法规知识、文化科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力度,提升党员干部素质。
与此同时,他还建立工作公示制度,每周五召开例会,公示会议研究事项,让群众监督工作。如今的石嘴村在吴浩晨的带领下,赢得了党员和群众的信任,整个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聚焦产业发展 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石嘴村产业培训中心项目由市政府和区政府共同出资626.2万元进行打造,于2018年开始施工,2019年建成验收,项目建成之后,经济效益发展不够明显。“既然有这样坚实的产业基础,我就不能放任它荒废下去!”吴浩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组织召开座谈会,深入了解村情民情,以能让群众得到更多利益为最终目的,不再只局限于引入书画产业相关产业。他多方奔走,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将村内闲置房屋对外租赁,让更多企业入驻石嘴村试产经营。同时,为解决村民因受疫情影响失业创业就业的问题,他还联系相关部门、企业,有针对性地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帮助提高村民收入。
截至目前,吴浩晨先后对接杭州海龟科技、猪八戒网、河南正创投创业孵化器等20余家公司,目前已有三家公司签约入驻,带动就业50余人,月人均工资3000元。
眼下,吴浩晨正在为盘活文化小镇项目四处奔波,他介绍说:“依托村里传承的工笔荷花画,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开发相关文旅产品与销售,将文化小镇项目打造成集产学研售为一体的特色街区。”
驻村以来,吴浩晨沉下身子,放下架子,奔波在助农脱贫谋发展的路上。他认为,要做好驻村工作,就是敢拼、敢做,只有一件一件干在实处,把脱贫和乡村振兴工作做真、做好、做实,才会得到群众的支持。吴浩晨正是带着这样的责任和感情,为石嘴村注入了发展的活力和动力。(黄静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