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郑州之二——瓦屋李村度暑假

时间:2021-05-03 10:38:19 阅读: 来源:原创

 

文/史金腾

 

老郑州的范围不大,包括老城和城四周约30里内的农村。基本上是现在郑州市四环以内的地区。郑州解放后,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都市村庄的改造,郑州城区迅速扩大,现已跨越四环,包括荥阳、登封、新郑、中牟等地区。现代化的产业园、科技园、和居民区兴起,绿地和公园遍布,老郑州区域内再也见不到乡村的风光。我儿时在我姥姥家的瓦屋李村,留下来的乡村田园风光,至今仍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记忆里。

位于老郑州城西北二十多里的瓦屋李村是我的姥姥家。儿时,每逢学校放暑假,我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姥姥家所在的小村庄。

我跟着母亲从东大街出发,出西闸口,走王府坟、岳砦、孟砦、五龙口,过贾鲁河,经孙庄,要走二三十里的乡间小路才能到姥姥家。每次回去一趟,步行差不多大半天时间,可心里高兴,走路也不觉得累。

路经村头人家,认不认识的人都会问:“是哪儿走路的?去哪儿?喝口水再走吧。”路过瓜地讨个瓜吃,种瓜的农民也不会要钱。当时郑州乡下种的是“打瓜”。打瓜比西瓜小,其瓜子却比西瓜子大。种瓜人下地里挑个成熟的瓜,用指甲在瓜中间掐道印,用手一击,瓜就分成两半,用手挖瓜瓤吃,特别酥、脆、甜,最后喝瓜皮壳里的瓜水。但要记住,吃完瓜要把掉在地上的瓜子捡干净,放到瓜皮壳里,种瓜的农家还要靠瓜子卖钱呢。

去姥姥家得在老俩河村头过贾鲁河,当时河上没有桥,水大时有人划船摆渡,水少时,只好蹚水过河。我年纪小,有时水一下子就没到了下巴,害怕极了,以至于过河时总是小心翼翼地拉紧母亲的衣襟。

姥姥家在村东头,坐北朝南,村前的那条蜿蜒曲折的小河是我最向往的地方。这条小河的水自西南向东北从大门前流过,遇上大雨就成了滚滚的河流,天旱时就变成了小河沟。河里游弋着小鱼、小虾,淤泥里有好多泥鳅,光着脚下去会抓到不少。

岸边长着各种果树,夏秋时节,枝头挂满各种果子,更妙的是无人看管,爬上树就可摘到。未成熟的果子非常难吃,可等到果子成熟,就只剩下枝头上摘不到的那些了。河的南岸有几棵高大繁茂的皂角树,树上结满了形状像刀的皂角,一阵轻风吹过,便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小伙伴们在树下又蹦又跳地唱着:“皂角树,高又高,树上挂着杀人刀。”皂角摘下晒干,熬成皂角水,可洗头和洗衣服,用皂角水洗出来的头发光滑顺溜。

小河两岸长满了绿草,柔软鲜嫩。我跟着二舅的长子锡田大哥去岸边割草,在大树下趴在地上看蚂蚁搬家、打架,看屎壳郎推粪球。躺在田埂上,看夏日多变的云彩,一会儿像万马奔腾,一会儿如翻江倒海。小伙伴们高声唱着:“云往南,水涟涟,云往北,干研墨,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关公骑马披蓑衣……”

夕阳西下,晚霞满天,伙伴们将割的青草一层层码放在篮子里,用镰刀把儿挑起篮子,扛在肩上,像凯旋的战士,一路欢歌笑语。

田野里,蚰子的叫声此起彼伏,与树上的蝉鸣混在一起,太阳晒得越热叫声越响。小河东边是一片平坦的庄稼地,有高粱、玉米、大豆。豆的枝叶上趴着不少的蚰子,我央求二舅用庄稼秆给我编了个小笼子,别在腰间,随村里的小伙伴们,光着膀子钻进豆棵里,轻手轻脚去接近蚰子。蚰子的颜色与豆叶的颜色十分相近,不易发现,只有等它叫时才能循声去找,猛地用双手捂住蚰子,放进小笼里。我没有其他小伙伴的动作熟练、敏捷,不如他们逮得多,小伙伴总是毫不吝啬地分给我几个。我受到大家的优待,感到十分开心。

夏日傍晚村头河边的打麦场上,飞来了许多蜻蜓,飞得低低的,我和小伙伴们举起扫把追赶拍打,捉到的蜻蜓尾巴上系根细线,我们牵着线,随着放飞的蜻蜓在大麦场上飞奔。麦场也是孩子们学翻筋斗的好地方,在那里我学会了打“车轱辘”(体操里的侧手翻),能连打18个呢!夜幕降临,大家拉张凉席铺在麦场上,躺在上面数星星,指认北斗七星和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

村东头小河北岸有座不大的火神庙,村里的小学就设在庙里,教书先生是我的七姥爷。乡下的小学只放农忙假,城里学校放暑假时,乡下孩子们正在上课。七姥爷很喜欢我,让我和他的儿子——与我同年的树仁舅舅一块去上课。课间,七姥爷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做游戏、讲故事,小朋友们很欢迎我这个城里来的学生,我也十分惬意。

吃饭时,村里的男人们常用粗瓷海碗盛上满满的面条或稀粥,端到街上,或蹲在河边的树荫下,围在一起,用手指勾去脸上的汗珠,边吃边聊。我也常去凑热闹,听他们谈农事、拉家常,知道了许多乡下的事。真是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说咱咋着。

村里大点的女孩们很辛苦,不像城里女孩跳格子、跳皮筋、跳绳那么悠闲,她们农忙下地劳动,农闲时也手不离活。她们将麦莛(长麦穗秆茎)择下来,粗细分开,整理后放入水中浸润变软,用布包好,夹在腋下,编草帽辫。她们编草帽辫的动作很熟练,眼睛不看就能编织出整齐漂亮的草帽辫儿,卖给进村收购的人,换些零花钱。

在城里,我们除了趴在地上拍洋画,推铁环,没有什么好玩的。在乡下我们捉蚰子、割草放牛。我看到了许多城里见不到的新鲜事,如驴拉磨,纺线织布,石臼舂米,犁地耙田……暑假很快就过去了,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了我新结识的小朋友们和这个美丽的村庄。

光阴荏苒,如今那条小河早已干枯,不复存在。二十世纪80年代,郑州西郊成立了高新技术开发区,寂静的瓦屋李村渐渐变成了繁华喧嚣的都市村庄,目前已经拆迁改造,一座座现代化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但是,我梦中的瓦屋李村仍是儿时的模样。

扫码关注

Copyright ©2019-2020 Powered by © 河南社区网

主管主办单位:河南省敬老助老总会                      

协办单位:河南社区网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省老龄产业协会                 

技术支持:河南中原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河南得益律师事务所律师 段颖杰

豫ICP备20022765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