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氏回民家族在郑州居住了300多年,他们主要居住在唐子巷和东大街(古称敏德街),是老郑州的名门望族。沙氏先辈们有武举人、武进士,不少人为朝廷命官。特别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英、法联军攻打天津大沽时,沙春元率领将士死守炮台,为国捐躯,为人称赞。
小时候,我家典当东大街沙家老六的宅院居住多年。沙家不少子女在郑县中学、南学街小学读书,是我母亲的学生,所以我家与沙家关系融洽,素有渊源。
沙家老宅院位于东大街西段,坐南朝北,与原南洋烟草公司对面。高大巍峨的门楼,青砖黛瓦,房顶上的五脊六兽和密密麻麻的瓦松,更显出老宅的气派和年代的久远。这座老宅院是一座三进式宅院,中轴对称、布局严谨、搭建有序。西侧与沙老五家宅院相邻,东侧是东大街通往唐子巷的小胡同。墙角屋后虽然已风化剥落,但门楼上的“大夫第”金字横匾仍显现出清代官家房屋的大气威严。大门楼前有青石台阶,两边的石板光滑陡峭,孩子们当作滑梯,爬上滑下,乐不可支。高大的上房为砖木两层楼房,前有月台,此楼房飞檐挑角,墙厚屋高,冬暖夏凉。厚厚的砖墙中嵌有铁板,十分坚固,从砖缝中抠出点石灰块就能当作粉笔用。
沙家老宅院对门东大街路北偏西是魏家胡同,魏家一座座四合院的大门开在胡同上,胡同实际上是魏姓各家的一个共用通道。在这条不太大的胡同里走出过不少著名人物,如军旅作家魏巍,豫剧表演艺术家魏云。还有我在湖北孝感工作时的朋友南下干部魏颖泉和同学魏锦州,都是魏家后人。
魏家先祖魏尚贤,明末进士,授通政使。魏尚贤为人正派,秉性耿直,为官清廉。当时,魏忠贤阉党当权,与魏尚贤仅一字之差,魏忠贤意欲联谱。魏尚贤对魏忠贤又恨又怕,以身为通政使不便为由婉言谢绝,后来辞官回郑州闲居。
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起义军兵临郑州城下,时任郑州知州的鲁世任曾将郑州城墙加固改建成砖城墙,也没有阻挡住起义军破城。鲁世任逃出城外,在黄河边被杀。魏尚贤不逃不降,因曾为朝廷命官,被起义军杀害。后来,在魏尚贤被杀处,建有魏公祠,供人凭吊。
郑州地处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乱不断。清末的太平天国之乱,民国年间的军阀混战,抗战时期日军频繁轰炸,郑州的两次沦陷,古城墙、城门被毁,古塔名楼倒塌,均无力修复,致使近代郑州显得格外破败。郑州沦陷时,许多城里人逃往乡下,郑州城内许多房屋空置,传为凶宅,偌大一处深宅大院住不上几户人家,人少房大常使人感到阴森可怕。
1987年我从湖北调回郑州老家,心里十分高兴,首先想到要去看看我儿时居住过的地方。临街的大门楼依旧,楼房依然坚固,院子内居住了许多户人家,搭建了各式小厨房,搞得乱七八糟,老宅院已失去了当年的风光,但是建筑格局依然如故。后来东大街旧城改造,这座宅院已不复存在。
1950年我从东大街沙家老宅院搬走,屈指已68个春秋,这座古民宅拆除也有29个年头。时至今日,每当我从这里走过,都会身不由己地驻足观望。若是驱车经过老城,我常会叫孩子们绕道从东大街上驶过,我总会摇下车窗,细细打量,寻找我童年的记忆。
作者:史金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