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金腾
解放前郑州老城区面积不大,城内却遍布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水坑。我住过的半截胡同内就有个不大的坑,下雨时积满了水,没几天水就阴干了,大家叫它“漏沙坑”。
西大街路北下坡处有个“黄殿坑”,是郑州老城内比较大的水坑。为啥叫黄殿坑,这里有一个传说。
周朝管叔封地管城(现郑州),他在此大动土木,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旳金殿官府,后因私通殷商的后裔谋反,事发败露,滿门抄斩,宫殿被毁,地掘三尺,将这座官府挖成了一个大水坑,后来,终年积水,传为黄殿坑。
此坑水有多深,无人验证,但年年都有淹死人的事发生。我的三伯父和六伯父在附近督学所(教育局)打工,中午下班时见水面上有条破船,两人上船玩耍,溺水身亡,夺去了两条年轻的生命。水里有水鬼拉人当替身的传说,使我从小就惧怕这个大水坑,害怕从这里经过。
在平等街、盐店后街和磨盘街交义路口,有一个石砌的下水道,向北穿过西大街,城西南一带的雨水都经过此口流入黄殿坑的,这可能是当年郑州老城为数不多的城市排水设施。
郑州老城的砖牌坊街西头北侧有个柳叶坑,顾名思义是指水浅坑小,但柳叶坑南那棵老槐树十分有名。树心早已枯空,不知何时有人在此树杈上修造了一座不足1米髙的九陇小庙,取其“陇”谐音,此小庙称为“九龙庙”,庙小名气大,引来不少善男信女们焚香许愿。树上掛滿了红绸缎带,树旁那口甜水井吸引了许多附近居民和城外商户们来此取水,这里总是热闹非凡。加上梨花巷的传说,街上的“贞节牌坊”、街西头的”理门昶善堂”、街东头的“木屋肥儿丸”,特别是解放后此街成了卫生模范街,因此小小的砖牌坊街成了郑州古今有名的街道。
老城西北角(现老郑州市体育场),因积水少,人们叫它“吓麻坑”。西面的城墙上挖了一个个小窑洞,成了那时丐帮们的聚集地。解放后水坑被填平,成了一个大广场,座北朝南修建了一座大舞台,这里成了郑州解放初期群众集会的场所。
郑州最大最多的水坑分布在清真寺前后,寺前坑里种藕,寺后面的水坑与老县政府后的湖水大时相连,孩提时我们常在这里游泳玩水。
这些水坑周围是盐碱地,因此水呈碱性,是老城住户们洗大件衣被旳好地方。洗衣被时不用肥皂,在水里涮涮、石头上捶捶,再脏的衣物很快就洗干净了。
郑州老城区的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郑州旧时没有城市排水设施,这些大大小小的水坑,就形成了郑州城市的自然排涝系统。
解放后,随着城市供水排水设施完善,这些大小坑失去它原来的功能,现早已被填平,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居民楼和一条条柏油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