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风是:正直善良,热心助人

时间:2021-11-03 17:24:36 阅读: 来源:原创

 

 

 

 

作者/孙宝胜

 

 

我的家庭是千千万万河南普通家庭的一个。

 

1942年,就像电影所描写的一样,河南人民经历了“水灾、旱灾、汤灾,蝗灾”民不聊生,爷爷挑着担逃荒到陕西。由于爷爷上过私塾,认字,在陕西考取了铁路工人,全家人落户蔡家坡。

 

当时家里只有爷爷一个人上班,要养活奶奶,大伯,二伯,可见家里的窘境。村里逃荒的络绎不绝,爷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让他们免于奔波,帮忙给他们介绍工作,帮他们谋生。村里有个邻居快病死了,找到爷爷,爷爷给他看病治好,以至于后来他教育他家的孩子们要永远记得我们家的恩情。

 

1957年,爷爷响应国家号召,返乡支援农村建设。由于刚从城镇返乡,家里又是一穷二白,也是村里朴实无华的乡亲们这个一个馍,那个一口汤的支援我们家脱离困境。

 

爷爷1981年落实政策,光荣退休。退休后,每个月有退休工资,爷爷总是大公无私的帮助村里的老人们,以至于爷爷去世后许多村里的老人们都到爷爷的灵棚前大哭一场。爷爷去世后,奶奶学会了打麻将,但输得比较多。奶奶有一次在我接她回家吃饭的路上说,她好赖有点国家发的遗孀补助,输给打麻将的那些奶奶们一点,大家都不容易。这就是我们家祖辈的家风。

我的妈妈是18岁嫁到我们家的。当年三年自然灾害刚结束,大部分家庭都是揭不开锅。由于我大伯二伯都留在陕西工作,我爸在家就是老大。妈妈进门以后就和爸爸一块艰苦奋斗,门口的水坑拉土填起来,然后刷土坯,盖房子,家里的一点自留地充分利用,栽植了产量大的红薯,等红薯下来,给乡里乡亲们都挨着送一点,帮着大家渡过难关。

 

送四叔、五叔去当兵,照顾受伤的六叔,我的爸妈都是无怨无悔。改革开放后,土地承包到户,大家都忙于下地种菜,和邻居们相互形成了互助户,大家种地相互帮忙,孩子相互照顾,形成了互帮互助的大家庭。

 

我的姥姥家是山东省菏泽地区东明县农村的,妈妈兄弟姊妹八个,妈妈是老二,我们家在郑州郊区,算是离大城市比较近的,所以我们家亲戚不断,连姥姥村里的邻居甚至隔壁村的乡亲来到郑州都暂住到我们家。后来我上高中住校后周末回家有时候都要临时在沙发上凑合。爸妈的做法得到邻里和亲戚们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回报,前前后后盖了三栋房子都是在亲戚邻居的帮忙下顺利地盖起来的。

 

五叔是村里最早的万元户之一。当年五叔转业后在村办企业里任业务员,村办企业垮了以后,五叔先在市里面承包工程,后来又在村上办起来机械加工厂。他尽量多用村里的乡亲,给大家想办法增加收入。

 

五叔也是村里最早有车的一批人,我记得最早的是一辆金杯车。这辆车也几乎快成了村里的公车。你家娶个媳妇,我家送个嫁妆,他家送个病人,村里的老人们说想到大郑州转转,五叔就拉着他们去市里面繁华的街道上走一圈。机械加工厂也是乡亲们最爱去的地方,你家的耙子齿断了焊接一下,他家的三轮车维修一下,有外地亲戚的打个长途电话,在厂门口下象棋的老人们去厂里接口热水、上个厕所等,五叔都是笑脸相迎。后来五叔没有任何悬念当选村长。当选村长后,家长里短的事更多,很多时候解决问题单靠讲理是没用的,五叔就自己掏腰包,或运用自己的资源去解决,以至于后来村上许多家庭不睦,邻里不和的事都请五叔去解决。这其实更根本的是他正直善良,热心助人。

我是初中、高中、大学一步步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毕业后在郑州工作。

 

刚毕业的时候工资非常低,家里也资助不了什么,很多时候觉得彷徨、无助,也觉得对自己失望。贷款买房子的那段时间觉得压力尤其大,思想认识偶尔也有失偏过。虽然做人一直正直善良,但觉得自我养活都是问题,咋还能热心助人。

 

回到郊区的家,感受到父母和乡亲们亲切的话语,真诚地关心,压力会减轻不少。父母总是对我说,只要你踏实肯干,积极努力,慢慢会好起来的。

 

我的一个同事非常热心善良,工作积极认真,他的老伴总是做好吃的带到单位,让我们几个年轻人一块分享,没想到后来他们成为了我的岳父和岳母。正直善良的家庭教育出来正直善良的人。

 

虽然我的妻子是从小在相对较好的条件下长大的,但她甘于跟着我过苦日子。两个孩子先后出生后都出现了点意外,但她不抱怨,不放弃,积极地去面对,还要时不时安慰有点沉沦的我,陪伴着我走过了那段人生最难熬的岁月。后来我问她没有想过离开我吗?她说我其实一直是正直善良的人,在最难的时候也是。

 

我经常运用我的专业知识无私的帮助别人,别人的事甚至比自己的事还重要,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不自知罢了。现在儿子上大学了,女儿也上初中了,我们给他们的教育就是不管成绩好坏,做人不能出意外,永远做个正直善良的人,做个热心助人的人。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正直善良,热心助人一直是我们的家风,也是更多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的家风。这也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凝聚力所在。正因为世世代代有这种家风存在,才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使中华民族迅速实现伟大复兴。

作者简介:郑州市绿文广场管理中心职工,热爱健身运动,乐于奉献助人,信奉吃亏是福的观点,工作敬业,踏实有为。

 

扫码关注

Copyright ©2019-2020 Powered by © 河南社区网

主管主办单位:河南省敬老助老总会                      

协办单位:河南社区网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省老龄产业协会                 

技术支持:河南中原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河南得益律师事务所律师 段颖杰

豫ICP备20022765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