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邛崃市前进镇凤凰社区18组村民龙彪今年将满70岁,是这个农村社区的空巢老人,他的两个女儿均已外嫁,老伴在大女儿家帮助照看外孙。对于平时爱热闹的龙彪来说,该社区开办的互助养老院是个不错的去处。
“我在凤凰社区互助养老院生活两年多了,这里离家近,住着方便,清洁卫生比较好,也比较热闹。我们每个老人可以带上米面来这里打伙做饭,一起看电视、打牌;以前有老年人不爱卫生,入住后大家在一起互相督促,生活习惯改善了不少。”两年多时间里,随着入住互助养老院的老人不断增多,龙彪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目前,成都省有不少地方都修建了农村互助养老院并投入运营,这类就在家门口的养老院运行现状如何?能否改变农村老人的生活轨迹、增加他们的幸福感?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
现状
投入运营见效慢 互助养老遇瓶颈
成都市青白江清泉镇牌坊村农村互助养老院修建于2013年,该互助养老院利用闲置场地(原云顶乡政府办公用房),有房屋15间,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安排了床位30张。牌坊村农村互助院交通便利,离互助院大约300米处有一所卫生站,能满足老人最基本的就医需求。
在这里,老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解决住宿、理发、健身、看电视、洗衣、做饭等衣食住行和娱乐休闲方面的各种要求。3月30日,记者来到牌坊村农村互助养老院采访,发现这里比以前冷清了不少。
牌坊村村支书介绍说:“现在互助养老院入住的老人不多,去年最多的时候有26个老人常住,今年目前是19个。走的几个都是空巢老人,因为老人们的子女在外地买了商品房,一起接过去住了。以后这家互助养老院要长期开下去,30个床位随时欢迎老人们入住。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互助养老院增加常住老人的可能性不大。”
“蒲江开办互助养老院的情况也不是很好,见效很慢,目前我们把精力放在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这一块,把互助养老涵盖到社区养老里边了。”蒲江县民政局救灾福利科科长左洪全说。
“对于成都地区做的涉农社区互助养老,我们之前在成都二三圈层做了7个点,从目前反映的情况看,应在接地气上加强探索。”成都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而遂宁市船山区“老池乡龙泉村互助养老幸福院”也遇到了发展瓶颈。据老池乡民政办相关负责人透露,这家互助养老院平时有个别留守老人在里边常住,白天的时候老人多,但更多的老人把这里作为临时休息的场所。
对话
入住与离开 在养老和生活之间平衡
老池乡牌坊村65岁留守老人全凯唯一的儿子目前在广州打工。去年,全凯一半的时间都是在龙泉村互助养老幸福院里度过的,如今他已搬离了互助养老院。入住互助养老院有何感受?为何不愿意常住?记者与他进行了一番对话。
记者:当初为何选择入住这家互助养老院?
全凯:我们村的养老院不同于城里的养老院,城里的包吃包住,啥子一切都包完了的,但是入住费用我们负担不起。乡头这个,床位、水电气是免费的,只有做饭是自己掏腰包。
记者:这家互助养老院配套设施如何?
全凯:在那里可以自己做饭,还可以打点牌,卫生条件也还可以。卫生院也修在附近,听说现在弄好了,还没派医生过来。
记者:您现在还在互助养老院住没有?
全凯:我去年一年,总共住了半年,现在没在里边啦。现在在家里农忙,种点玉米和蔬菜,还准备五月底下田插秧。
记者:为什么又不愿意常住了呢?
全凯:养老院离家远,也没有包吃包住,管理上,老人们平时也没有形成像敬老院里那样的规律性。说实话,家里住的话,还是方便点。不过,村里上了年岁的老人,或者有病的,愿意长年住在这个地方,可以相互照看。
记者:目前养老院的入住情况如何?
全凯:现在养老院总共10来个人,各有各的打算,有想在家种点庄稼的,还有一个80多岁的老人长期在那里,他劳动力没有了,他的子女各人一家,没怎么管他,在那里住到不感到孤独。
记者:以后还会考虑常住那里吗?
全凯:以后年龄再大了,还是比较愿意住在互助养老院的。我的儿媳妇去世了以后,儿子一直在广州打工,收入很低。孙女现在我和老伴在带,目前家庭条件差,需要在家解决生计问题。
探索
让互助养老接地气分类管理聚人气
记者从成都市民政局获悉,所谓农村互助养老院,一般是以村为单位,整合和利用集体资产,如闲置老(旧)敬老院、校舍、办公用房等改建而成,使其具备老年人住宿、就餐、洗涤、娱乐等基本条件,在建设方面,民政部门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农村留守老人、五保老人等在互助养老院集中居住,入住老人按照“自愿申请、自我保障、自我管理、互助服务”原则,以“打平伙”的方式生活、居住。
“农村互助养老,难点在接地气。互助养老院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能够很好地开展,因为那里的人口相对集中,北方一个村、一个屯就好几千人口,开展互助养老能够带来很大的便利。成都在三圈层人口很分散,一个村的区域很大,做一个互助养老点是很不方便的;另外,实际上很多老人不愿意到互助养老院来,是因为观念的问题,毕竟农村‘养儿防老’的这种观念还很强。”成都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负责人说。
让农村互助养老院接地气,有什么好办法呢?
前进镇凤凰社区14组村民刘辉书,独子一家人在外地工作,是社区里的空巢老人。因为家距离互助养老院1.5里,来去比较方便,他目前跟老伴临时住在社区互助养老院“打平伙”,“互助养老院干净卫生,在这里不出牌钱、茶钱,我跟老伴一早一晚喜欢跑步,这里比较干净,跑完步几乎脚不沾泥。儿女没在家,老年人打伙做饭,吃饭也要香点。”
据邛崃市前进镇副镇长刘艳介绍,凤凰社区互助养老院同样存在常住老人较少的情况。互助养老院2012年开始打造,在册20个床位,目前入住老人达17名—18名,入住率较高,但常住老人不多,仅七八名。对于这样的情况,互助养老院也在想办法平衡这种差距,抓住机会转型,成功地让常住老人留下来,并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首先是按照 “常住”和“流动”的老人归类,进行分类管理。
“常住老人每个月收取270元的伙食费,我们在互助养老院专门定了一个人,给常住的老人做饭,流动老人则是自己做饭。”刘艳说。
其次,借用各种机会,做好宣传动员。“不论是常住老人还是流动老人,互助养老院里人气足了,就是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我们的社区卫生站距离互助养老院仅100米左右,方便老人就医;养老院在社区中心位置,离家近,一般距离社区老人只有一两公里路程,平时天气好的时候走路就到了;村上提供免费烧水烧茶的地方,水电气费用社区给与一定的支持。这样下来,互助养老院刚开始都是社区里的五保户、低保户,后来因为感受到效果,陆续留守老人增多了,都不愿意离开了,而且将来这样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刘艳说。
刘艳也向记者透露,目前凤凰社区准备兴建一个日间照料中心,预计互助养老院的一部分流动老人将实现分流,将来互助养老院入住更多的是常住老人。
“今后,随着互助养老院常住老人的增多,老年人的观念改变了,我们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目的也达到了。”刘艳说。
记者手记
不仅满足“老有所养”更要满足“老有所乐”
“农村互助养老院,既要建设好基础设施,也要考虑运营的问题。”在采访过程中,邛崃市民政局老龄办副主任刘亚林告诉记者。
农村互助养老院,不仅要满足老人 “老有所养”的问题,还要在后期管理中满足 “老人所需”“老有所乐”的问题。通过了解当前农村老人的切实需求,因地制宜采取一些措施吸引老人光顾,从而将互助养老院人气“旺”起来,话题“热”起来,进而改变农村里的传统观念,让农村互助养老院留得住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