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底鱼
前些日子玩手机,无意中发现一个帖子介绍“国汤”——胡辣汤。帖子里介绍的是位于郑州高新区梧桐街的高群生胡辣汤。
我是个猎奇心很强的吃货,一旦发现身边的美食,焉能错过,今天早上便驱车前去品尝。
说起胡辣汤大家都不陌生,郑州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多以正宗西华逍遥镇自诩。吃货下了点功夫把胡辣汤炸了个底掉。
一、胡辣汤的起源
张骞通西域时把胡椒带到国内。西华的逍遥镇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沙、颖二水绕城而过。明清时期为水陆要冲,东至齐鲁,西达汉川,南下吴越,北上陕甘,舟楫如织,车马如楼,商贾云集,人流如川。古塔寺庙,楼阁殿宇,星罗棋布,蔚为壮观,中州之重镇,名不虚传。因其物华,必有天宝,胡辣汤也随着逍遥镇的繁荣而日益发展。
胡辣汤的起源有好多传说。
传说一:
北宋朝靖康年间,皇室御厨流落于逍遥镇,宫廷秘方便传入此地。数百年来,几经调配,熬制工艺日臻完善,成为深受世人喜爱的风味小吃。
传说二:
明嘉靖年间,宰相严嵩从一高僧手里得到一个神药配方,为了讨得嘉靖皇帝的欢心,把配方献给了嘉靖皇帝。嘉靖皇帝把配方交给御膳房,烹饪以后味道鲜美,龙颜大悦。这个配方就在御膳房里流传下来。明朝灭亡后,御厨赵纪携带配方逃到河南逍遥镇,另一位御厨回到舞阳北舞渡并隐居下来,两人在原配方的基础上各自又加入不同的香料。至此胡辣汤开始流传于世。
传说三:
胡辣汤源自明朝名臣,“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民族英雄于谦。有一次于谦出巡归来路上偶染风寒好几天都不见轻,有一天,于谦突然想喝“胡记饭馆”的汤,就派人去买。胡记的掌柜的听说于谦要喝自家的汤,就放足了材料。于谦吃过以后,出了一身大汗,睡醒一觉,顿觉神清气爽,风寒也好了,于谦为了感谢胡记店老板,便将该汤以胡姓命名,从此这个汤就变成了“胡辣汤”。
听开封人说胡辣汤是偶然得名的。
相传宋徽宗年间,各种小吃遍布全国。宋徽宗身边有个小太监,十分会揣摩圣意,深得徽宗喜爱。一次,特许小太监回家省亲,小太监是今南阳人,途中路过嵩山少林寺。少林寺里的方丈看到小太监面红耳赤,口唇干渴,于是给他煮了一碗“醒酒汤”。小太监喝下后觉得神清气爽,病症全好了,十分欢喜便向方丈讨来配方。
小太监省亲完回宫途中经过武当山,武当山的住持看到小太监体型消瘦,食量很大,大便干燥难闻,于是给小太监喝了一碗“消食茶”。小太监连饮数日,感觉身体转好。
小太监回宫后以两碗汤的配方,给皇帝做了一碗“延年益寿汤”,既能醒酒提神,又能开胃健脾。皇帝十分开心。
靖康之变后,开封城被攻破,徽宗被掳。小太监也过上流离失所的日子,为了糊口,小太监在码头上开了一个早餐铺子,卖“延年益寿汤”为生。小太监在原汤的里面加上肉沫,原因是,宫闱中人以汤为养,民间百姓以粥充饥。
有一天,一个北方人将带来的胡椒粉无意间打翻在汤中,小太监便用勺子把胡椒粉搅进汤里,那知客人们一喝都感觉口感很好而且口有余香,许久才散,且身心俱畅。胡辣汤由此诞生。到了清朝,老百姓惧怕朝廷,把“胡辣”改为“糊辣”为了避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