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崔广建
目睹了郑州“7·20”洪灾的惨痛画面,亲历了瓢泼大雨的洗礼,我的心情尤为沉重。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汹涌的洪水中默默地逝去,那么绝望,那么无助;一辆辆汽车淹没在隧道里,不知是否还有生命的存在。一棵棵大树在暴风骤雨中轰然倒下,只能匍匐在自然的淫威之下,悲壮得令人心碎;在水中拼命挣扎的人们,显得那么渺小而脆弱,任由洪水的肆虐而无能为力;地面塌陷,桥梁坍塌,围墙倒塌,路基下沉,水面漂浮着各种垃圾和物品,一望无际的洪水滚滚而来,仿佛创世纪中记载的洪水滔天,如今在中原大地重新上演。
一组组伤亡的数字惨绝人寰,一幅幅画面惨不忍睹,在史无前例的灾难面前,任何文字和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它的视觉冲击力远超我们心理的承受力。我在郑州居住多年,也曾经历过暴雨的袭击,但唯独这次使我刻骨铭心,记忆犹新。
21日下午,我走在劫后余生的郑州街道上,处处泥土淤积,狼藉一片。灾后的惨状触目惊心:成堆的汽车散落在大街小巷上,相互依偎,吻痕累累,无法通行的大街已然成为了残损汽车的废弃场。各种垃圾随处可见,堵塞着窨井,导致污水外溢,肆意横流。
突如其来的灾难使人们的日常生活顿时陷入一片混乱。大水导致的市区大面积断电使得本已慌乱的生活捉襟见肘。互联网瘫痪,手机信号中断,通讯联络不畅,增添了人们的恐慌情绪。外地的家人担心郑州的亲属,但失联的状态令人焦虑不安。好在我所居住的小区尚无断水断电之虞。午后两点多,我的一位朋友从信阳地区发来微信,说他无法与家人联系,不知妻子和儿子的现状,心情忧虑万分。他委托我去郑州市骨科医院东院区急诊处打听一下。
当我急匆匆地赶往医院,眼前的场景还是令我震惊不已。医院的一楼大厅,洪水刚刚退去的痕迹依稀可辨。大厅内光线暗淡,遇到患者家属付费,但被告知由于断电,无法缴费。我好不容易找到急诊处,向一位值班的护士打听我朋友妻子的情况。当我报出朋友妻子的名字时,她非常热情地对我说道:“我俩在一起值班,她因临近产期,行动不便,这几天我让她在家中休息,她应该没事的。”随后,她拨通了朋友妻子的手机,却传来了忙音的声响,依旧没有信号。但愿她们平安无事!
我不禁感慨万分: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人们,已经习惯于互联网带来的各种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似乎一网在手,天下无忧。殊不知,高科技却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它的负面效应立竿见影。过分依赖高科技的通讯手段,却在灾难面前显得无能为力。
由于暴雨的袭击,断电断网,使得人们手足无措,无所适从。超市关门,漆黑一片。临街的营业房大门紧闭,营业取消。勉强营业的几家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蔬菜水果店,也是顾客盈门,拥挤不堪,一时兴起了抢购风潮。这是人们灾难面前的应激反应,也是一时恐慌心理的必然表现。在回家的路上,看见行色匆匆的人们,手里掂着一桶桶沉甸甸的矿泉水,我的心情也是沉甸甸的。
23日清晨,我与妻子玉枝骑车行进在嵩山路上。途径嵩山路的一座桥边,听见桥下的流水发出的轰鸣声,我和妻子玉枝不禁停下来,走上桥面俯瞰金水河。桥下的流水已不是潺潺流水,而是湍急的黄泥水,从桥下奔腾而过,发出恐怖的声响,一直向东咆哮而去。
望着滔滔不绝的洪水,我沉默不语。水是轻柔的,但有时又是气势汹汹的。它咆哮而来,冲垮了树木,毁坏了路面,吞噬了生命,造成了灾难。任何生命和植物在它那摧枯拉朽的力量面前都是不堪一击的。曾几何时,我们秉持“人定胜天”这一理念,劈山炸石,毁林开荒,改变自然风貌。但我们却忽略了自然平衡的法则,当人类以自我为中心,肆意妄为之时,大自然的报复却近在咫尺。在人类工业化发展的同时,温室效应却愈演愈烈。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可谓是灾难不断,疫情连连。极端气候频发,干旱与洪水并存,高温与严寒同在。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尚未得到有效缓解,恶劣气候频频降临人间。我很困惑,也很郁闷:世界将何去何从?我尚不得而知。
嵩山路上渐渐出现了缓慢的车流,道路两旁的清洁工正在清扫路面的积水和掉落的残枝落叶。本打算与妻子玉枝步入公园,但在入口处被保安告知因大雨危险,暂时闭园。只见园内积水成渊,电线漏电,足见此次洪水灾难性的后果。
正准备返回时,刘志云正好上班路过公园。因家中停电,电动车没电,她只好脚穿凉鞋步行六公里去工作单位。她说20日的倾盆大雨,淹没了地下道,导致她无法回家,只好夜宿办公室,坚守岗位。突降的大雨不知阻隔了多少人回家的路,又不知有多少人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路边的街心花园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这里绿树成荫,曲径通幽。园内西侧的一片竹林,青翠挺拔,高耸入云。苏东坡在《墨君堂记》赞竹云:“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以致其节;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瘦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苏轼笔下的青竹,已不是纯粹的自然界的竹,而是高洁精神的象征,是高尚人格的化身。
一朵朵黄色的小花,在大雨过后尤为灿烂。感动于这些花朵的坚毅不拔,大灾之后的幸存尤显珍贵,这些不起眼的小花彰显其意志的坚定,生命的不屈。
人性的光辉在此次灾害中得以彰显。大家纷纷伸出援手,相互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想,随着救援行动的不断深入,一个个感人的事迹不断涌现出来,灾难无情人有情。灾难中的郑州一定会慢慢恢复过来,人民群众的生活一定会重返正常轨道。
痛定思痛。我们为那些逝去的生命而悲痛,我们为那些冒雨救人的英雄肃然起敬,我们向那些志愿参加救援行动的人们致敬,我们为那些千里驰援的外省志愿者们喝彩,我们为那些日夜坚守在水库大坝上指战员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希望灾难不再重演,生命将重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