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社区党建
社区关注
社区文化
要闻
社区治理
助老工程
老龄产业
专题
社区人物
社区故事
乡村振兴
图说社区
服务
智慧社区
康养社区
志愿服务
社区培训
社区好物
便民服务
首页
>
动态
[
社区治理
]
桐柏路街道晶华城社区垃圾也有宝 分类不可少
为增强广大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11月3日下午,桐柏路街道晶华城社区联合垃圾分类公司在晶华城社区篮球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向辖区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鼓励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使居民能够自觉地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
时间:2021-11-04 热度:2230℃
[
老龄产业
]
开封市鼓楼区政协召开社区居家养老专题调研筹备会
11月2日上午,开封市鼓楼区政协召开关于社区居家养老专题调研筹备会。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刘东、部分政协委员及区民政局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时间:2021-11-04 热度:1955℃
[
社区文化
]
我们的家风是:正直善良,热心助人
作者/孙宝胜 我的家庭是千千万万河南普通家庭的一个。 1942年,就像电影所描写的一样,河南人民经历了“水灾、旱灾、汤灾,蝗灾”民不聊生,爷爷挑着担逃荒到陕西。
时间:2021-11-03 热度:1798℃
[
社区文化
]
中原儒学资源的创造性转化
原创 郑大文化 作者:汪振军
二程(程颢、程颐)是中原儒学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儒学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道接子舆,学贯濂溪”,上承孔孟、周易,下启朱熹、陆王
时间:2021-10-28 热度:748℃
[
社区文化
]
满江红——观《长津湖》有寄
作者/王曦禾 弹雨横飞 问谁是 古今雄杰 犹难忘 长津湖畔 千秋忠烈 但为苍生求饱暖 何辞异域埋霜雪 赴国难 唯向死而生 心如铁 新兴里 胡虏灭 三八线 云山隔 叹萨德阵地
时间:2021-10-21 热度:2618℃
[
社区文化
]
《记忆中的老郑州》老城故事之七——魏云与豫剧《朝阳沟》
作者/史金腾
豫剧《朝阳沟》中银环的饰演者魏云,是我在南学街小学5年级时的同班同学。那时她名字叫魏秀云,是同学们推选出来的班长。她功课好,品学兼优,提前考上了三中。在学
时间:2021-10-20 热度:2395℃
[
社区文化
]
《记忆中的老郑州》老城故事之五——名伶周海水与十八兰
作者/史金腾 河南人或在河南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都会哼上几句豫剧唱腔。听到“刘大哥讲话”,不等下句“理太偏”出来,就知道这是常香玉《花木兰》中的
时间:2021-10-19 热度:3370℃
[
社区文化
]
郑州二砂白鸽艺术团的前后十年
作者/王守安 2021年9月13日,应白鸽磨料磨具有限公司李勇刚董事长之约,邀我和原白鸽集团砂带公司总经理王明远先生到新建成的白鸽公司,为企业管理人员和新员工上一堂白鸽企
时间:2021-10-12 热度:2496℃
[
社区文化
]
《记忆中的老郑州》老城往事之四——仁心良医胡佩兰
作者/史金腾 胡佩兰医生于2014年1月22日5时30分驾鹤西去,享年98岁。去世的前一天,她还在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当看完了最后一个病人,胡佩兰医生说了一句她平
时间:2021-10-09 热度:2978℃
[
社区文化
]
《记忆中的老郑州》老城往事之三——大医郭春园
河南社区网2021-10-08 14:36 作者/史金腾 我于1963年同济医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北省孝感市人民医院从事外科工作。孝感地处京广铁路、107国道上,车祸创伤病人多。为了提高
时间:2021-10-08 热度:749℃
[
社区文化
]
《记忆中的老郑州》老城往事之二——老郑州的两座教会医院
作者/史金腾 老郑州有两座教会医院。一座是位于铭功路的公教医院,由意大利天主教会开办;另一座是设在菜市街的华美医院,是美国基督教浸礼会开办的。(郑州天主堂公教医院) 清朝
时间:2021-09-30 热度:3152℃
[
社区文化
]
《记忆中的老郑州》老城往事之一:旧时郑州人看病的那些事
作者/史金腾 有病找“李先儿” “先儿”是老郑州人对读书人特别是对中医医生的尊称。如张“先儿”、李“先儿”…&hel
时间:2021-09-29 热度:1503℃
[
社区文化
]
《记忆中的老郑州》老城旧事之十八——日本驻郑州领事馆
作者:史金腾 许多老郑州人对抗日战争期间“扒开花园口”、“日机大轰炸”、“郑州两次沦陷”等重大历史事件都比较了解,但是,对于日本在郑
时间:2021-09-19 热度:2289℃
[
社区文化
]
牙医郑艳——凡人小事之六
作者 /胡振华 中央电视台《朗读者》栏目有一期的朗读者是吴孟超老人。吴孟超是中科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被人称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主持人在介绍他时满
时间:2021-09-08 热度:933℃
[
社区文化
]
老城旧事之——人民公园的两祠堂
文/史金腾 彭公祠 从郑州人民公园西门进入园内,高大的松柏树间,五座古亭台建筑格外显眼,老郑州人都叫它彭公祠。但是,这座祠堂何时、何故、为谁而建,可能很多人并不太清楚。
时间:2021-09-07 热度:3172℃
[
社区文化
]
天上掉下的干女儿
文/苏小蒙 01 新世纪2000年代初的一天上午,我乘公交去我们郑州郑东新区办事。一上车,就发现对面坐着一个年轻的姑娘,不时用眼瞧瞧我,瞧得我挺不好意思。 是我脸没洗净,还是
时间:2021-09-06 热度:643℃
[
社区文化
]
《记忆中的老郑州》老城旧事之十四——慈禧回銮过郑记
文/史金腾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慈禧太后那拉氏、光绪皇帝载恬携后妃、王公大臣、太监李莲英仓皇逃亡西安。 1901年9月7日,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慈
时间:2021-09-03 热度:2896℃
[
敬老助老
]
《记忆中的老郑州》老城旧事之——人民公园的两祠堂
文/史金腾 彭公祠 从郑州人民公园西门进入园内,高大的松柏树间,五座古亭台建筑格外显眼,老郑州人都叫它彭公祠。但是,这座祠堂何时、何故、为谁而建,可能很多人并不太清楚。
时间:2021-08-31 热度:2749℃
[
社区文化
]
绿码变黄码——惊魂未定68小时!
文/王东 我所在的住址是郑州市二七区淮北社区民安路61号院,郑州市疫情初发地就是以郑州市六院为中心的二七区大部分,八月初,郑州市疫情开始爆发,随即我们的社区被列为封控区,要
时间:2021-08-26 热度:1400℃
[
社区文化
]
【郑州故事】东大街上的老宅院
文/史金腾 沙氏回民家族在郑州居住了300多年,他们主要居住在唐子巷和东大街(古称敏得街),是老郑州的名门望族。沙氏先辈们有武举人、武进士,武状元,不少人为朝廷命官。特别是在
时间:2021-08-25 热度:1667℃
[
社区文化
]
《记忆中的老郑州》老城旧事之十三——冯玉祥主豫时的郑州市政府
文/史金腾 自隋唐以来,郑州一向是州府衙门所在地,民国初年改为郑县。 1926年,冯玉祥五原誓师支持北伐,次年被任命为国民革命第二集团军总司令。下秦陇,出潼关,定河南,于1927年5
时间:2021-08-20 热度:2297℃
[
社区文化
]
《记忆中的老郑州》老城旧事之十二 ——东史马村的古民宅
文/史金腾 郑州老城西北二十多里有个“东史马村”,我小时候跟随大人走亲戚曾去过那里。高高的寨墙远远望去,像座城堡,村中有座人称“大门楼”大宅院分
时间:2021-08-19 热度:3258℃
[
社区文化
]
《记忆中的老郑州》老城旧事之十一——老郑州城南的梅泰二山
2021-08-18 10:13·河南社区网 文/史金腾 我小时候登上城墙或走出城外,待晴日,向西南方放眼望去,远处山影起伏连绵,那就是郑州与新郑交界处的梅山和泰山。 梅泰二山与新
时间:2021-08-18 热度:2772℃
[
社区文化
]
不 扯 蛋 了
文/致一 “7.20”那一天,周二,笔者的车尾号为7,限号。于是,中午想约朋友下午到行政区附近的一个茶馆喝茶。朋友说,雨太大了。我看了看当天上午的天气预报,预报显示,未
时间:2021-08-05 热度:1772℃
[
社区文化
]
《记忆中的老郑州》老城旧事之十——樱桃沟
文/史金腾 樱桃沟景区位于郑州西南部,近年来,考古发现樱桃沟老奶奶庙附近旧石器遗迹,因此被命名为老奶奶庙遗址,它证明了中华人类先祖曾在这里繁衍生息。 樱桃沟景区以樱桃沟
时间:2021-07-30 热度:1926℃
3576
首页
上一页
75
76
77
下一页
尾页
热门推荐
12-17
习近平会见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代表
11-13
党建引领聚人心 垃圾分类我先行
12-21
郑州地理·城市记忆——再回访 “水上漂
12-21
郑州市文联社区:浓情迎冬至 邻里共和谐
12-21
践行志愿服务 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12-20
郑州一小区物业费涨价 业主质疑物业服务
08-22
河南灵宝:驻村第一书记开直播 火了特产富
09-11
习近平的2020·八月:谋划“新发展阶段”
09-06
洛阳伊滨区庞村镇:化解矛盾纠纷 做群众的
09-14
三彩陶山守黄河
最新发布
04-08
丰乐社区与金水区外国语小学共同开展清明
04-08
梧桐办事处睿智社区:温情服务零距离 便捷
04-08
河南省计划3年内年增6万AI岗位
03-24
永安东街社区开展“网格巡查“食”刻守护
03-24
须水街道河东路社区开展“医惠保”宣传,助
03-23
啟福社区党支部开展“清洁环境卫生 党员
03-22
通许县厉庄乡:安全宣传进社区 共筑社区安
03-21
登封中岳街道汉武路社区:拳起社区展风采
03-21
三官庙街道郑上路社区扎实开展“万人助万
03-21
河南工大社区:节地生态宣传进社区 倡导文